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归来 世界艺术指针拨到上海时间
解放日报 2023-10-12 07:21

10月11日,参加完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演出新闻发布会,83岁的指挥大师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听着音乐,在艺术节中心立刻投入工作。他将执棒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日乐团在上海展览中心喷水池广场迎来全球首秀。

同一天,上海昆剧团刚刚携全本《牡丹亭》从南戏故里浙江温州载誉归沪。在艺术节发布会现场,导演郭小男指着主演罗晨雪、胡维露笑道,“艺术节工作人员说,《牡丹亭》这一次是荡起‘双奖’。”10月15日,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罗晨雪、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得主胡维露领衔全本55出《牡丹亭》之集粹版,将在上海文化广场全新亮相。

10月15日至11月15日,世界艺术指针拨到上海时间。10月14日至19日,艺术节推出三台风格迥异的重磅演出,从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日乐团户外交响音乐会,到全本55出《牡丹亭》之集粹版,再到交响诗篇《丝路颂》……超过400场的超大演展活动将陆续亮相,预计惠及观众600万人次。舞台演出、展(博)览、艺术天空、艺术教育、扶青计划、分会场和节中节以及ARTRA自定艺等活动在金秋时节诠释艺术盛会的全新内涵和多元精彩。“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力量。”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李明说。

一座充满创意的城市

艺术家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一直在寻求创意和突破

10月14日,艾森巴赫将执棒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日乐团在上海展览中心喷水池广场迎来全球首秀,携手女高音歌唱家安吉拉·乔治乌、小提琴家文格洛夫,在喷泉与乐声的交融里,在华灯初上的都市中心,献上一场户外音乐盛宴。

第一天的排练,从早上9时30分持续到下午3时。年迈的艾森巴赫步履蹒跚,上台阶时需要身边的人搀扶。但一站上指挥台,他仿佛忘掉了舟车劳顿,展现出旺盛的精力和充足的耐心。排练首日,他选择了柴可夫斯基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选段《波罗乃兹舞曲》、拉威尔《圆舞曲》、《达芙妮与克罗埃》第二组曲,均为难度较高、考验乐队配合的曲目,也是擅长指挥歌剧作品的艾森巴赫得以“施展魔法”的上佳题材。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日乐团由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苏州交响乐团、宁波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成都交响乐团、福州海峡交响乐团等乐团的声部首席和优秀乐手组成。艾森巴赫和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担任联合音乐总监。

百名乐手来自天南海北,如何通过短短几天的排练,凝聚成一个整体,带来一场高水平的交响乐演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日乐团首席、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首席张乐说:“一个优秀的指挥可以在短短几天内,将乐团变一种颜色,融入他自己的风格,让人眼前一亮。此外,乐手的职业素养也十分重要。艾森巴赫来之前,我们对乐曲已经非常熟悉,大家都非常认真,能很快理解指挥的要求,互相聆听,彼此协作。”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10月19日晚,作为本届艺术节开幕式演出,上海交响乐团将与上海博物馆携手合作,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献演交响诗篇《丝路颂》。

《丝路颂》制作人之一、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介绍,演出以“求索”“梦寻”“和合”三个篇章连缀,用朱践耳、赵麟、俞极三位作曲家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丝路主题作品《度》《丝路梦寻》《丝路颂》,艺术化呈现“一带一路”历史文脉、全球视野和当代价值,歌颂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丝路梦寻》是作曲家朱践耳生前最后一部作品。台上除了交响乐团,还将出现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琵琶、二胡,以及源于华夏大地古老的吹奏乐器笙。“这种穿越时空的交融和音响搭配,让音乐既有中国传统音乐调式特性,又有异域色彩,配以上博馆藏文物视觉元素的展示,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丝绸之路’的果实。”周平说。

《度》由作曲家赵麟创作于2013年,那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年,笙演奏家吴彤将和大提琴演奏家王健带来独奏。“90后”作曲家兼指挥家俞极在《丝路颂》中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民间音乐特点。周平说:“三个篇章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就如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塑造了人类的过去,而当下的‘一带一路’将影响世界的未来。”

这并非上海博物馆首次跟上海交响乐团合作。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说:“上海博物馆有‘丝路’主题馆藏文物,这些文物给作曲家、演奏家许多灵感,希望给这场音乐会增添历史的厚度。上海是一座充满创意的城市,艺术家和文博人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一直在寻求创意和突破。愿这样一次视觉和听觉的跨界,碰撞出更灿烂的火花,激发出更丰富的想象。”

来自名著的戏曲新作

越剧、晋剧、花鼓戏、南音、锡剧、曲剧、花灯戏……一幅荟萃南腔北调的戏曲瑰丽画卷在艺术节徐徐展开

“六方印,六座山,千山万壑一肩担;六方印,六把剑,剑刃都在头上悬……” 10月9日,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文华表演奖得主、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蔡浙飞唱着新编历史剧《苏秦》走上静安区天后宫光影秀舞台。紧随上昆《牡丹亭》,《苏秦》成为亮相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第二个戏曲项目。“以光影秀形式推介《苏秦》,是该剧19日首度亮相艺术节的超前打卡,也是小百花主动参与传统与现代、科技与艺术跨界融合的探索实践。”蔡浙飞说。

越剧、晋剧、花鼓戏、南音、锡剧、曲剧、花灯戏……一幅荟萃南腔北调的戏曲瑰丽画卷在艺术节徐徐展开。包括开幕演出——全本55出《牡丹亭》之集粹版,9台戏曲、曲艺佳作从300多台报名剧目中脱颖而出,南音、花鼓戏、花灯戏等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剧种汇聚上海。

苏秦的故事家喻户晓,蔡浙飞在舞台上力图以“史诗之风”唱响“和平之愿”,为越剧新剧目创作进一步拓宽了题材领域。同样在表演上突破以往舞台经验、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还有晋剧领军人物谢涛。身为女老生,谢涛在2005年凭借《范进中举》在晋剧阔别上海69年后叩响申城舞台大门。2017年谢涛被授予上海白玉兰戏剧奖“特殊贡献奖”,她是获得此项殊荣最年轻获奖者。上海还为晋剧打开国际交流大门,2007年、2008年、2009年、2017年,晋剧《范进中举》《魅力晋剧——精品剧目绝活绝技》从上海出发走进俄罗斯、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这一次,谢涛带着无场次晋剧《庄周试妻》来上海,一人分饰多角,“该剧要演出庄周多个维度的心理、状态,于我而言是新的突破、跨越、实验、创新,也是对晋剧艺术的解构与再建构。”

艺术节有旧友,同样欢迎新朋。厦门市南乐团大型南音剧目《文姬归汉》是厦门市舞台艺术作品首次入选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饰演蔡文姬的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获得者杨雪莉一唱三叹,跌宕起伏。作曲家江松明在保留南音传统“四大件”乐器的基础上,引入古琴、编钟、埙、鼓、云锣等中国古老乐器和西洋弦乐等进行配器,丰富全剧的音乐表现力。

戏曲如何吸引年轻观众,一直是业界热议话题。本届艺术节中,一批来自文学名著的戏曲新作,为“破圈”探索打样。在剧作家陈涌泉看来,影视对文学的改编是“百年修得同船渡”,戏曲对文学的改编可以说是“千年修得共枕眠”。艺术节上,陈涌泉继《阿Q与孔乙己》《风雨故园》后,推出继承新文学传统三部曲之三《鲁镇》。该剧由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为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而作,以鲁迅名篇《祝福》中祥林嫂的命运为主线,将狂人、阿Q、孔乙己、九斤老太、单四嫂子等多个文学形象熔于一剧,重新建构发生在鲁镇的故事,融入对民族精神的表达,传递超越地域的情感共鸣。另一部由鲁迅作品改编的锡剧《涓生之路》由无锡市锡剧院、东台市锡剧团联合创排演出,锡剧“彬彬腔”第三代嫡传王子瑜、锡剧“梅派”第三代传人蔡瑜等,在鲁迅短篇小说《伤逝》中摸索穿行,找到一条新路,从留白中生出“阿力”“易局长”“郝大爷”等原创人物,让故事从涓生一人的喃喃自语变为时代的交响曲。

发生在当下的生活让戏曲变得可亲、可感。商洛花鼓戏《情怀》围绕大学毕业生赵小燕到云湖村扶贫展开,将商山四皓、洛水谣、编帽曲、渔鼓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非遗文化融入其中。云南玉溪市花灯剧院《花腰飞虹》同样瞄准大学生,以大学生毕业回乡创业、振兴乡村为主题,塑造四个性格各异的年轻人。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创排的《夫子正传》脱胎于传统花鼓戏《讨学钱》。编剧徐瑛将山乡教书先生张九如置于近代中国历史大变迁中,极大丰富其思想内涵和喜剧色彩。

“戏曲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艺术节不断推动戏曲艺术的保护传承,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戏迷的观演需求。”李明对全本55出《牡丹亭》之集粹版的评价,代表着艺术节一以贯之的选戏标准,“以全新视野对传统经典进行重新思考,用新时代语汇艺术方式呈现中华文化之美,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初遇上海乐迷即献厚礼

艺术节坚持开放包容的原则,将进一步凸显链接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和国际叙事能力

正式开幕前,已有多场艺术节演出率先在10月上旬与观众见面。

10月6日晚,在上海大剧院全场掌声与欢呼中,俄罗斯女高音歌唱家安娜·奈瑞贝科唱着柴可夫斯基《小夜曲》走下舞台,来到观众席高歌。8日谢幕时,她又一次走下台高歌。观众与奈瑞贝科击掌,送上一朵玫瑰花,留下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难忘一幕。

安娜·奈瑞贝科首次献声上海,以钻石般的歌喉唱响俄罗斯音乐三巨匠尼古拉·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拉赫玛尼诺夫、柴可夫斯基代表作。“用‘翘首以盼’形容许多人对安娜·奈瑞贝科独唱音乐会的期待之情,毫不为过。”乐评人李严欢表示,这位当今国际乐坛炙手可热的女高音歌唱家走遍世界各地,此前却从未到访上海,这次她献声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带来一场真正意义的独唱音乐会:没有嘉宾、没有乐队,上海大剧院的舞台上只有她与钢琴家,演绎多达25首作品。“这是奈瑞贝科献给初次见面的上海乐迷的一份厚礼。”

10月1日,艺术家沈伟带来他给上海观众的厚礼。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全新艺术品牌“ARTRA自定艺”首个自制项目,全感官体验作品《融》2023版10月1日至20日在西岸穹顶艺术中心上演。艺术总监沈伟与舞者们在上海戏剧学院昌林路校区打磨《融》,每天从早上9点持续排练到傍晚6点。

10月14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日乐团全球首秀中,还有女高音歌唱家乔治乌和小提琴家文格洛夫。“歌剧节女神”乔治乌是艺术节的老朋友。2014年她就曾来艺术节开个唱。2019年,她又携手布达佩斯交响协奏乐团为艺术节带来“艺术天空”户外演出,唱响《卡门》《蝴蝶夫人》《威廉·退尔》等经典歌剧选段。

文格洛夫曾在2014年参与上海交响音乐厅开幕演出,演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纪念这部中国作品诞生55周年。“我在拉《梁祝》时,试图设想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去理解属于中国人的爱情。”文格洛夫希望,用自己的琴声能“把这个中国的爱情故事延续下去”。此次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日乐团合作,文格洛夫将领衔演奏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10月12日,文格洛夫还将在东方艺术中心为上海观众献上一场小提琴独奏会。

众多观众期待的艺术家将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奉献最新力作。指挥家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剧院近300名艺术家将齐聚上海,在上海大剧院献演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祖宾·梅塔、普拉西多·多明戈、史蒂文·伊瑟利斯、刘晓禹……每个名字背后都是一台抢手的音乐会。上海交响乐团和纽约爱乐乐团联合委约的清唱剧《上海!上海!》将在艺术节世界首演。中外一线艺术家通过犹太民族和中华民族在那段苦难岁月里的温情故事,展现人性的光辉和善良。

李明表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坚持开放包容的原则,将进一步凸显链接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和国际叙事能力,积极提升文化“码头”能级,为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做出新贡献。

文/诸葛漪 吴桐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丝路之光闪耀申城 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0
第22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体量规格远超往届:首轮优惠票开售,观众凌晨守候
解放日报 2023-09-27
天津茱莉亚钢琴艺术节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31
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举行百天倒计时启动仪式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7-10
“打开艺术之门”2023暑期艺术节开幕 中外经典佳作开启第30年暑期艺术之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