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咖啡+酒=致癌物翻倍?9月科学流言榜来了→
科学辟谣 2023-10-03 14:30

1.烫伤后用抹酱油、涂牙膏等“土办法”处理,伤口好得快?

流言内容:如果被烫伤了,就在伤口涂上酱油,抹点牙膏,这些“土办法”处理烫伤效果很好。

真相解读:这种做法很容易刺激伤处导致疼痛,甚至还可能造成感染,影响创面愈合。

遇到烫伤、烧伤,正确的急救方法是“冲、脱、泡、盖、送”五步法。也就是,第一步冲,先用自来水冲洗15-20分钟降温;第二步脱,小心脱掉衣物避免弄破水泡皮(也可直接剪开衣物);第三步泡,用凉水浸泡止痛;第四步盖,用干净的敷料或衣物覆盖创面;第五步送,迅速将患者送医救治。

烫伤愈合过程中也要遵医嘱换药,千万不要根据偏方自己乱抹药。

来源:科普中国、科学辟谣

2.晚上吃姜赛砒霜?

流言内容:“早晨吃姜赛参汤,晚上吃姜赛砒霜”,姜是辛辣食物会加快人体血液循环,晚上吃姜等于吃毒药。

真相解读:晚上姜汤赛砒霜说法太夸张,适量吃不要紧,大量食用可能影响睡眠。

生姜富含辣椒素挥发油、纤维素等营养成分,并且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姜辣素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姜烯、姜酮等有明显的抑制呕吐作用,因此姜不仅是调味料,其对人体健康也有益处。

不过,姜辣素对人的心脏和血管有刺激作用,能使心跳加速、血管扩张。如果晚上吃太多,可能会让人感到精神兴奋,从而影响睡眠。但是,并不会严重到“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的程度,所以,大家不必过于担忧,晚餐少量食用影响不大,不过量就好。

来源:科学辟谣

3.咖啡+酒=致癌物翻倍?

流言内容:咖啡中含有致癌物,酒也是致癌物,因此“咖啡+酒”的搭配是双倍致癌,最好不要喝。

真相解读:“咖啡致癌”的说法主要是因为烤咖啡豆的时候会产生丙烯酰胺,一种2A级的致癌物。但丙烯酰胺并不是咖啡豆特有的,只要高温煎炸或烘烤(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的食物,都会产生一定量的丙烯酰胺。虽然丙烯酰胺是2A级的致癌物,但目前丙烯酰胺在人体的致癌风险依然是有争议的,结论并不明确。即使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它致癌,也需要长期大量摄入。换算成咖啡每天得喝几十杯才可能产生致癌风险,所以不用过度担心。

“咖啡配酒致癌”主要针对其中的酒,酒精量和致癌风险呈现明显正相关。从防癌角度来看,建议大家滴酒不沾。但如果酒精度数很低,风险其实也不是很大。

以最近爆火的酱香拿铁为例,根据品牌方宣传,酒精度低于0.5%,据说在0.2到0.3度之间。以此计算,每杯拿铁里酒精含量大约为2毫升。按照美国官方的建议,女性每天不超过一份酒精(18毫升),男性不超过两份(36毫升),那大概相当于9杯或者18杯酱香拿铁的酒精含量。就算再爱喝咖啡,也很难有人每天能喝到这个量,所以不用担心咖啡配酒会加倍致癌。

来源:微信公众号菠萝因子

4.癫痫发作时,要赶快用东西堵住嘴?

流言内容:癫痫病人发病时,为了避免咬伤舌头,应当及时在嘴里塞上东西避免咬伤自己。

真相解读:这种做法不科学,可能还会造成窒息危及患者生命。

因为塞嘴里的硬物可能会划伤口腔导致流血,血液凝结进入呼吸道可能导致呼吸不畅,如果塞入口腔的物品被咬破,碎片进入呼吸道也很危险。

正确的做法是,让患者侧卧,用衣物等柔软物品略微垫高患者头部,陪伴等待观察并计时,通常患者发病1-2分钟就将缓解,如5分钟后仍无缓解或停止抽搐后仍然神志不清,则应立刻呼叫急救。

来源:科普中国

5.长期便秘会导致直肠癌?

流言内容:长期便秘,大便排不出去,粪便中的毒素无法排出,大便中的有害物质长时间与大肠粘膜接触,会导致直肠癌。

真相解读:便秘不是诱发直肠癌的高危因素,研究表明,与不便秘的人群相比,长期便秘的人群直肠癌的发病率并没有提高。

得了直肠癌之后,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排便困难或排便习惯改变。例如便血、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变细,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等。由此可见,便秘是直肠癌的临床表现之一,但这不代表便秘会诱发直肠癌。

虽然便秘不会增加直肠癌患病风险,但长期便秘可能是肠道在“求救”,当出现持续的排便习惯改变、便秘或不正常颜色的大便时,建议及时就诊。

来源:科学辟谣

6.心跳骤停,双腿抬高抢救法有效?

流言内容:有人倒地不醒、呼之不应、无声无息时,迅速放平病人上半身,高抬病人双腿至45度以上90度以下,只需1分钟左右,病人便可苏醒。

真相解读:这种说法不正确,遇到有人心脏骤停,正确的急救方法是立刻进行心肺复苏。

针对心搏骤停,所有的抢救方式都是为了迅速先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与人工呼吸,保证被抢救者重要脏器的血液、氧气供应不要中断太久,这个过程要争分夺秒,不然就可能出现脑损伤,而抬腿对此并无明显帮助还会耽误抢救时机。

因此,应对患者迅速进行心肺复苏,必要时使用除颤仪,而不是抬腿。

来源:科普中国

关于科学流言榜

由中国科协发布,每月组织专家召开榜单评审会,综合时效性、危害性等标准,甄选出热点流言进行特别解读,并全网推送。

联合发榜:科学辟谣平台、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支持平台:微博辟谣、头条辟谣、腾讯较真、网易健康、头条健康、百度知道、抖音

科学辟谣:由中国科协、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委主办,中央网信办指导,全国学会、权威媒体、社会机构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打造,旨在切实提高辟谣信息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让谣言止于智者,让科学跑赢谣言。

评审专家名单

(以姓氏笔画为序)

汪 茜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急诊科主任医师

张 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办公室副主任

陈 鹏 南开大学传播系副教授

高 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研究员

韩宏伟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

本文由“科学辟谣”(ID:Science_Facts)出品。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2023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揭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2
“59 款咖啡被检出致癌物”,咖啡没法放心喝了?真相是→
科普中国 2024-01-13
糖尿病患者不吃主食,血糖控制得更好?11月科学流言榜来了→
科学辟谣 2023-12-04
常吃烤红薯会致癌?真正不能吃的红薯是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30
这份致癌物清单请收下,赶快转给家人!
人卫健康 2023-11-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