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上海:“看得见”的美术馆构建与城市生活的全新关系
中国新闻网 2023-09-18 10:05

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是全国拥有最多美术馆的城市,去美术馆“看展”正获得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

美术馆见证并凝聚着上海城市形象的发展历程,体现着上海这座城市的地域特色以及文化趋向。如上海艺术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张磊所说,在美术馆的推动下,上海在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属性之外,增添了更多的艺术与文化属性,其多元、包容的现代化大都市的形象也由此更加丰满、立体,在众多大城市中更显别具一格。

“90后”唐女士闲暇时通常选择与孩子一起去美术馆看展,“越好的展览,越需要观展前有积累,知识储备越多,收获越大”。

与唐女士相似,从事儿童美术教育的艾丽说,以前她喜欢去看一些博物馆、美术馆的特展,抱着一种“开眼界”的想法,现在,她更多是以一种学习的心态,比如站在老师的角度观察艺术家时如何创作出这些作品的,并且想着如何将这种观察传递给小学员们。

“抵达美术馆,即抵达一种想象,把自身从现实维度中释放、从日常中释放,抵达更多样的文明和生命体验。”资深媒体人、《行走上海美术馆》作者潘丽17日在“看得见的美术馆——《行走上海美术馆》新书分享会”上表示,相比传统的美术馆建筑,现代美术馆在建构时都会考虑到“公共性”;人们来到美术馆也不只为参观展览,还希望获取更为开放的艺术体验和更丰富多样的其他活动体验。

黄浦江、苏州河作为上海的主要水脉,近20余年来发展孕育出一条傍水而生的艺术脉络。苏州河全长约6.3公里的滨水空间,至2023年已分布了100多处大小艺术空间,黄浦江两岸更是汇聚了多重艺术地带。

《行走上海美术馆》梳理了上海“一江一河”沿线的主要美术馆,以“水系”这一地理学概念重新排布了城市公共艺术版图。从建筑设计、策展、运营等多方面介绍了15座具有代表性的美术馆,其中包括由煤仓、电厂、车间等工业遗迹变身的美术馆,戴卫·奇普菲尔德、让·努维尔、安藤忠雄等建筑大师的倾力设计之作,坐落于滨江步道、外滩、里弄洋房、商场、写字楼里的美术馆等,勾勒出一张清晰生动的“上海美术馆地图”。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坐落于南浦大桥边的黄浦滨江沿岸,其建筑前身是南市发电厂。原电厂的附属设施、高达165米的大烟囱也转身成为PSA的标志。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全景 资料图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供图

潘丽介绍,PSA专注于当代艺术的叙事,建筑也是其一直关注的方向。作为上海的城市名片且深度介入中国当代艺术进程的公立美术馆,PSA在进行宏大叙事的同时,也有着年轻、活泼的一面。比如创立于2014年的“青年策展人计划”面向全球华人艺术从业者开放,计划通过网络公开征集策展方案,获胜者(团队)将得到馆方支持,策展方案将在馆内得以实现。

作为栖身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内的美术馆,东一美术馆的定位是“经典艺术”,展出的是全球知名博物馆的典藏之作。上海作为中国现代艺术的重要发源地,引进式的经典艺术展的火爆可以追溯到20世纪改革开放之初。

外滩1号,东一美术馆位于上海久事国际艺术中心内 资料图 东一美术馆供图

东一美术馆执行馆长谢定伟是当代著名书画家谢稚柳、陈佩秋夫妇之子。他坦言,引进国外大展,有一些展览甚至无法做到收支平衡,商业盈利是一件难事,“我们更看重的是艺术对民众的普及。艺术欣赏可以成为一件从小到老的事情,我希望上海人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世界最顶级的艺术。”

谢定伟发现,现在看展的人群主要是年轻人,年轻女性占了观众人数的四分之三。“我们要做的是将年龄段扩大,等到哪一天中国的展厅里中老年人占了大的比例,那么说明我们展览的业态是发展到了一定深度。”

记者/许婧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乔颖

相关阅读
上海番禺路多了一家美术馆,正好美术馆“当春乃发生”
新民网 2024-04-03
一展打卡全国美术馆精品 春节必来“荟萃”的中国美术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1
江南古村与画笔相遇 20位艺术家作品亮相乡村美术馆
中国新闻网 2024-01-05
“2123考古:一百年前美术馆的一百件事物”虚拟展览带来全新观感
中国新闻网 2023-12-28
法国雕塑大师让·卡尔多艺术作品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中国新闻网 2023-12-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