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凉,头冷、腰冷、胃寒… “局部地区”为何怕冷?
大众医学杂志 2023-09-08 21:30

一场秋雨一场寒,近期气温降低,不少人开始感到怕冷。

有的人感到全身发冷,而有的人只是“局部地区”怕冷,如腰冷、后背发凉、胃寒、头冷等。为何局部怕冷呢?

腰冷

表现

自觉腰部寒冷发凉,严重时如束冰带,或如坐水中。有些人可伴有手脚发凉、尿频、阳痿、早泄等肾虚表现。

原因

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年老肾精亏虚、房事不节、肾精不充、肾阳不能温煦或滋养腰部,以及风、寒、湿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等,均可引起腰冷症状。

对策

在日常生活中须注意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不宜久站或久坐,平时要注意腰背肌锻炼,尽量让身体活动起来,使阳气提升。如手脚发冷,冬天也可多食羊肉、乌骨鸡等具有温阳之效的食物。

腰冷症状较为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具有温肾助阳功效的中药治疗,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三肾丸等;同时可佐以局部热敷、艾灸等。

背冷

表现

背部自觉有冷凉感,具体表现为后背发凉,伴四肢不温、腰腹发凉等。

原因

中医理论认为,后背发凉可因以下原因引起:

外寒:风寒之邪侵入腠理,或体内阳气不足,阳气的温煦功能下降,发为后背发凉;

内寒:气血亏虚,或气滞血瘀,气血运行不畅,不能发挥温煦濡养之效引起。

对策

后背发凉的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气血不足,平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宜常饮热水,喝姜茶、红糖水等也十分适合;

可多食温性食物,少吃生冷食物与冷饮。必要时,可经专业中医医师辨证后,口服玉屏风散、桂枝汤等补肺固表的中药,也可采用拔火罐、督灸等方法,以祛除寒邪。

胃寒

表现

胃痛、腹痛、腹泻、不思饮食、消化不良、舌淡苔白等脾虚表现。

原因

饮食因素,如饮食不规律、多食生冷食物或冷热交替进食、饱一顿饿一顿等,久而久之,均可能引起胃寒。

精神因素,如生活节奏快、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也是引起胃寒症状加剧的重要原因。

天气因素,胃寒患者症状易受气温影响,常因天气转冷而出现频繁胃痛、腹痛、腹泻等。

对策

胃病“三分治,七分养”。胃寒症状不严重者,以自我调养最为适宜。避免暴饮暴食,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避免各种刺激性食物,如烈性酒、浓咖啡、生蒜等,同时避免吃过硬、过酸、过辣、过咸、过热、过冷及过分粗糙的食物;戒烟酒;平时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

胃寒症状较严重者,可经专业中医师辨证后,服用一些温补脾胃的中药(如理中汤等)。同时,可经常按摩腹部,以促进胃肠蠕动;也可选取气海、关元等穴位进行艾灸,以壮阳气。

头冷

表现

头部发冷,喜戴帽,不胜风寒,可见头顶或后枕部怕冷,多伴头痛、手脚冰凉、喜温恶寒、遇风加重、舌苔淡白、脉浮紧等。外感:素体虚弱,风寒之邪侵犯头部经络可引起头冷

内伤:脾肺气虚,过度劳累或饮食不当,致气血生化无源,气不足则不能卫表。

对策

头部怕冷者,平时应注意不吃生冷寒凉食物,穿衣应注意保暖,常用热水泡脚。经专业中医师辨证后,可内服葛根汤、败毒散等解表散寒之品,平时可多按摩足三里、涌泉等穴位。现代人因多处于空调环境、平素喜食冷饮,易外感寒邪;加之内在气血不足、脏腑受损,易出现局部怕冷的外在症状。

局部怕冷者可多食温热食物(如牛羊肉等)或辛温食物(如葱姜、洋葱、香菜等)进行饮食调补;或适当服用具有补益肺脾肾、健脾开胃功效的中药进行调补,如黄芪、人参、大枣、枸杞、山药、陈皮等。

除饮食调理及中药内服法外,还可辅以健脾灸、督脉灸、按摩、针灸、中药熏蒸等非药物的外治疗法,以逐渐改善体质。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冬天到,羊肉俏,冬食羊肉身体好!
人卫健康 2023-12-24
羊肉怎么吃不上火
大众医学杂志 2023-12-11
除了泡脚,记得试试这些调理体寒的小妙招!
人民网健康 2023-11-24
小雪天渐寒,这样养生一冬都不生病
疾控U健康 2023-11-22
想吃咸、甜、酸、辣、苦?口味改变,识别健康“预警信号”
大众医学杂志 2023-01-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