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专访|以典为范:探寻中华文明中的美学智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5 20:00

访谈对象:顾作义

(“中国经典艺术美学”丛书主要作者,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会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学者。曾出版“中华经典之道丛书”、《汉字美学》、《字说易经》等专著三十多部。)

近年来,美育持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美育作为一种促进人的各种能力全面、协调、和谐发展的教育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23年8月18日上午,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花城出版社、花城文学院在南国书香节主会场广东馆举办“从中国艺术典籍走进美学世界——‘中国经典艺术美学’丛书新书首发”活动。该书紧扣美学和美育的宗旨及精神,通过小说、诗词、书法、园林、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门类,呈现东方美学的独特魅力,是美育教育难能可贵的鲜活素材。

为何会创作这样一套体量庞大的丛书?

中国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国度,从来就对真、善、美有着执着的追求,在诗意人生的追求过程中我们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理想、审美心理、审美范式和审美方法,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宝藏,不应该被埋藏遗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在物质上逐渐富裕起来后,精神上的富裕就更显得举足轻重。我们坚持“两个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离不开健康的品味和高雅的审美,离不开在中国特色美学和美育熏陶和培育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我们希望通过挖掘中国传统艺术中所具有的的丰富美育资源,在阐述中国艺术美学中寻求美育的养成,让人们在文化中鉴赏美,在情感中升华美,在实践中创造美。

为什么会从中国艺术典籍的角度出发探讨美学?

中国的美学思想非常丰富,而在中华经典中有大量的艺术经典作品表达了中国的美学思想,值得深入挖掘、总结和提升。中国艺术典籍,中华文化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发展的结晶,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书法、绘画等领域的辉煌成就,能永远从不同方面给予中华儿女精神滋养。

这套书以中国艺术美学经典作品为范本做出新的探索,紧扣美学和美育的宗旨与精神,以独特的中式审美解读中国美学的精华。在经典的基础上本丛书“入乎其内”,主要把握其思想精华;又“出乎其外”,以“超越”的精神构建了一个新的体系,做出了新的阐述。做到传承创新、以古鉴今、推陈出新,彰显“和而不同”的学术精神,构建了新的学科体系。

选择以哪本典籍作为范本来分析,中间经历了怎样的抉择?

以绘画和音乐两本为例。

我国有关绘画的论著很多,如顾恺之的 《画论》、元帝的《山水松石格》、宗炳的《画山水序》等,至于名画家的文章就更多了,这些著作和文章里都有丰富的绘画美学思想。而在众多的论著中,谢赫的《古画品录》不但系统地概括了绘画的技法,绘画功能、创作与鉴赏原则,作品判定这些形而下的东西,而且深刻地揭示了绘画的美学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感、审美方法这些形而上的东西,是绘画的道与法的结合,可以称之为中国最早、最经典的绘画美学。因此,在绘画艺术部分,我们选择谢赫的《古画品录》作为范本,阐述中国绘画美学。

中国音乐审美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国的音乐经典著作也不少,如《乐记》是儒家音乐思想的代表,主要阐述了礼乐的关系,强调了音乐在调节人际关系和治理国家中的功用。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代表了道家的音乐思想,探讨了音乐的特殊性与表现力, 强调音乐是自然之声,这些都是我国历史上独具创见的优秀音乐著作。而徐上瀛的《溪山琴况》汇集了儒、释、道三家的音乐思想,深入探讨了音乐的内部规律、审美经验和演奏技法,是贯通音乐 “道、器、法、技”的一部极好的经典,所以我们选择《溪山琴况》作为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领悟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经典范例进行讲解。

您是如何做到将相对枯燥的美学讲解得如此生动有趣?

我采用了学科交叉的方法,将中国经典、艺术门类和美学相结合,力求将诸多学科融会贯通。丛书中每一本以一部中国经典为范本,在艺术门类中阐述美学理论的同时,还借助各种更为直观生动的形式进行论述,尽量做到灵动易读。具体到每本书,又是根据该艺术门类的特点,选取不同的表达方式。

例如,在讲解《书谱》时,运用充满诗意的语言阐述书法之美:“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点如山摧陷,摘如雨骤;纤如丝毫,轻如云雾;去若鸣凤之游云汉,来若游女之入花林,灿灿分明,遥遥远映者矣。”诗情画意扑面而来,让读者更为直接地感受中国书法的气韵和魅力,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诗意的吹拂,让人沉浸其中。

通过《园冶》谈及中国园林美学时,则结合赫赫有名的中国“四大园林”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和岭南“四大园林”可园、清晖园、余荫山房等这些热门旅游胜地,做了一番讲解。

谈及经典,很多读者都“望而却步”,您是如何拉近经典与现实的距离?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飞快,每天步履匆匆,忙忙碌碌,身心疲累,心情浮躁,自在、自得、从容、淡定、快乐成为许多人的奢望。在这样的环境下,读诗、品诗、写诗不失为一剂令心灵宁静的良方,是我们获得美的享受的途径。

诗歌作为一种抒发情感的文学形式,可以表达爱情、亲情、友情、乡情、山水情、家国情,使人们的情感得到升华。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 暮暮”,让我们感受到了爱情的忠贞;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感受到了绵长的亲情;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我们感受到了深厚的友情;《诗经》中的“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传达出的忧思和真挚情感,让不同时代的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创作者彼时的心境。书中以许多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诗歌传达中国诗歌特有的抒情美学特征,走入每一个国人的内心,拉近经典与现实的距离。

而小说作为最常见的一种文学样式,也是普罗大众最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它本就来源于生活,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载体。《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许多人都读过,但很多人其实并未读懂、读透。本书从小说美学的角度去去解读《红楼梦》,条分缕析为读者剖析《红楼梦》的意象之美、主题思想之美、人物形象之美、基调之美、结构之美、叙事手法之美、表达风格之美和格调之美。审美往往一通百通,本书从小说美学的角度给读者开启了一扇“美”的窗户,这又何尝不是让人们发现“美”的规律,给人们以美的鉴赏、美的体验和美的享受,更为读者提供了小说创作的启示,帮助人们创造“美”的作品。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观展|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主题展开幕走进中华世纪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2
2023北京文化论坛|中华文明要同其他文明开展互鉴,北京文化论坛嘉宾说了这些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9-18
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
人民日报 2023-09-09
文学|从中国艺术典籍走进美学世界 —— “中国经典艺术美学”丛书新书首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5
文学|品诗、赏画、抚琴、游园……这个盛夏,在经典艺术天地中酣畅漫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