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学院路打造“耕读田园会客厅” 探索社区协同治理新模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3 10:18

海淀区学院路街道下辖31个社区,科研院所林立,高等院校密集。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学院路街道打造耕读田园会客厅,探索社区协同治理新模式。目前,已在768、石油、六道口等7个试点社区落地,累计改造社区斑秃绿地3334平方米,增添植物种类70多种。在打造“耕读田园会客厅”的过程中,社会组织、街道、社区、居民和学校之间建立了持续深入的良性互动关系,借助社区基金撬动地区企事业单位等社会慈善资源,为社区“微更新”注入可持续运转的动力。

寻找社区治理创新之路

微信图片_20230823100355.png

社区治理,光靠社区自身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学院路街道启动“耕读田园会客厅”试点工作后,学院路街道办事处从绿地斑秃、邻里关系问题突出的大院型小区入手,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实地察看社区环境、研究接诉即办问题清单等方式,总结出学院路街道老旧小区存在着基层治理能力欠缺、居民参与热情不高、物理空间环境脏乱等社区治理的普遍问题。

基于上述情况,学院路街道决定以小区绿地改造为切入点,在推动社区“微更新”的同时,促进邻里关系改善。由于小区绿化工作涉及到绿地规划、植物选种等专业问题,专业社工团队请来辖区高校、专家学者和热心居民,从植物生态、园林设计、技术施工和社区建设等不同方面进行充分论证,并结合各社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拟定出多个社区更新具体方案,交由各社区“居民设计工作坊”进行协商议事,通过充分酝酿、探讨,最终形成落地方案。

“这些设计图稿都是热心居民手绘的,光768社区长条地块设计就改了5版,植物选种也是按照居民参与设计工作坊时的意愿来的。”学院路街道社区建设科郝梦介绍。

768社区的孩子多,老人多。专业社工在参与规划的过程中了解到,有一个孩子此前在地里种了一棵红枫树,可是去年冬天,这棵枫树死了,这让看着它长大的孩子们非常伤心。于是,社区将“耕读田园”项目栽种的树种定为红枫,现在院子里有3棵红枫树,孩子们特别开心。

植物认种和养护满足了孩子的需求,老人则希望有聊天的空间。街道在设计方案时就把原来的没有遮阴的座椅改建成“紫藤花亭议事厅”,现在一到傍晚,亭子里坐满了聊天的老人,社区工作者也经常在这里跟居民面对面交流,居民们的需求就在与社区工作者一次次的零距离接触中得到解决。在互动过程中社区工作者们意识到,为满足孩子们日益增长的科普文化需求,有必要在社区活动场所增加一个小教室。于是,原先破旧的车棚被改造成一个集教室、工具间、育苗房于一体的车棚教室。这里不仅经常举办孩子们的画展,还定期举办慈善义卖活动,让社区这个大家庭变得其乐融融。

同时,在专业社工的带领下,社区工作者组织活动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五社联动的意识得到增强,收获了居民的理解和信任。小朋友们通过参加社区的舞台展示,变得更加开朗自信,居民们也因共同参与社区更新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闲置空间变身特色活动场所

六道口社区的地下人防空间改造项目由街道出资,改造完成后却因为没有多余家具购买指标而一直闲置。于是,在专业社工团队的协助下,党建协调委员会通过链接辖区企业,仅用两天时间就为近千平方米的20多个开放空间配置了桌椅和柜子。随后,社会组织又联系北京市种子管理中心为学院路社区基金捐赠60余种种子,打造六道口社区“种子博物馆”。

在“种子博物馆”内,居民们完成了六道口社区“耕读田园”的意见征集,联动地上荒废绿地打造了地上地下耕读配套空间,居民在地上种植养护,在地下空间喝茶聊天开会,老旧小区焕发了新的生机。郝梦表示,“种子博物馆”是试点推动街道“五社联动”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它不仅承担着科普展示功能,也是“耕读田园会客厅”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居民通过组建花园志愿维护小组,参与“耕读田园”社区花园共建。

孵化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

专业社工团队充分利用周边高校资源集中的优势,链接了中国农业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生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在交流过程中,社工了解到林大社区有一支青芽少年志愿团,其核心骨干成员帮助社区做了很多公益活动。于是,社区将该志愿团孵化成一个青少年社区社会组织,短短一年时间,百余名中小学生志愿者加入进来,在社区治理的各个领域发光发热。

微信图片_20230823100356.png

基于“耕读田园会客厅”的家校社互动模式,学院路街道有效动员起学龄前儿童、学生、学校老师、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到社区环境美化中,打破了原来只有老年人愿意参与社区活动的传统,形成了老中青三代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新态势。

“目前,‘青芽’志愿团队正在各个‘耕读田园’社区酝酿,孩子们在参与社区建设中既参与了社区更新学习了知识,也培养了公益心。此外,‘耕读田园’还孵化了各种以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为目的的社会组织,他们成为了我们社区的建筑师、设计师、美化师,每个人都在为社区美丽建设发光发热。”学院路街道武装部长兼社区建设办公室主任赵艳说。

社区基金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社区基金的使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财富第三次分配的过程。学院路街道将慈善资源的募集聚焦在“耕读田园”项目,探索出“耕读田园+会客厅+爱心市集”的五社联动工作抓手,以共建花园为为载体、议事协商为工作方法、爱心市集为慈善募集渠道的路子,成功打通了社区五社联动的渠道。

赵艳说:“林大、石油、六道口、768社区都在尝试用爱心募捐的方式筹集善款,用自己园子里产出的植物做成手工艺品进行义卖,义卖所得用于社区建设、慰问社区里的孤寡老人、与贫困地区孩子们结对子……钱虽然不多,却是慈善基金助推基层治理迈出的一大步。”

从一开始的顾虑重重,到居民追着问哪里可以捐款,何时再开展爱心集市;从街道被动推广,到社区工作者们主动发起社区公益活动,祖孙三代一同参与……这些变化的发生,使社区工作者们的专业能力在“五社联动”中得到了提高,志愿者结构发生了变化,社区党委的社会动员能力不断增强。而其中受益最大的就是居民,他们的爱心有了捐赠的渠道,善款被用于社区治理,居民们看得见摸得着,就会积极参与进来,形成良性循环。

激活辖区资源 引领共治共享

“耕读田园会客厅”项目把“五社联动”的理念和机制融入社区“微更新”中,充分发挥学院路街道与高校在人才、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互补优势,推进了与学院路街道社区更新“耕读田园会客厅”项目相匹配的青少年劳动教育科普基地、绿色生态体验基地的落实落地,成功对接了林业大学多个学院的师资力量及学生团体,为街道耕读田园项目提供专业师资指导和配套庭院设施手工制作实践。此外,北科大、香港城市更新社会实践团的大学生也参与其中,给耕读田园带来了新的活力。

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街道还以“耕读田园会客厅”为抓手,积极发动辖区高校、中小学、幼儿园、地区单位和居民参与社区公共空间的设计、改造和提升。动员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到社区更新的共建共治共享过程中,推进居民议事协商,凝聚社区共识。通过协商议事会,居民结合不同社区自身特点,制定了符合各社区实际情况、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社区更新计划,不仅促进了居民关系改善,居民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从“站着看”到“跟着干”,从“为你做”变为“一起做”。老旧小区在党建引领下,正努力构建和谐生活共同体。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朝阳区左家庄街道打造国际化“城市会客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05
通州区文景街道“文旅会客厅”启用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8-07
海淀学院路街道邀请近百名居民“耕读田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1
朝阳中医药青年人才会客厅揭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3
上海:世界会客厅迎首个公众开放日
解放日报 2024-06-17
文明会客厅亮相 创城歌曲首发 丰台点亮城市文明场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7
丰台区开展 “七管六清五文明”专项行动 打造集成式文明会客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7
大型电动客船“闽江会客厅”鸣笛首航
科技日报 2024-03-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