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大运河之歌》探寻中华文明发展脉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9 18:01

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的六集纪录片《大运河之歌》于8月9日起每晚八点档在总台央视纪录频道(CCTV-9)播出,纪录片以时间为轴,以文明创造、经济和社会发展、工程智慧、文化影响和传承利用为故事主线,深入挖掘大运河承载的深厚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将历史文化与现实相交融,呈现出生生不息的中国文化面貌。

大运河肇始于春秋,完成于隋代,繁荣于唐、宋、元、明、清,断航于清末,重振于当代。在大运河的千年历史中,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得以充分体现。

为更好地呈现大运河的历史,纪录片《大运河之歌》在讲述方法上进行了全新的探索与尝试,以现实场景为基础来回望历史,以探索寻访为行动主线,跟随各领域相关专家,进入与运河相关的地点,充分利用丰富的文物和文化资源,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如何在讲述大运河故事的过程中兼具历史厚度、时代广度和现实深度?纪录片《大运河之歌》做出了多种探索。

在叙事视角上,该片从历史、地缘、水利、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多重维度解读运河的价值内涵,并融入了国际视角,探寻大运河在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影响,以充实、丰富的信息量填补观众对于大运河的认知空白。

摄制团队奔赴大运河沿线北京、天津、河南、山东、河北、浙江、江苏、安徽等省市,走访了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江南运河等,会同各地专家、学者,对沿线相关历史遗存、水利工程、社会人文、未来发展等方面展开深入调研,对保护、传承、利用运河的重点工程项目、周边现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习俗等也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研究。

在叙事载体上,除了专家解读和相关人物采访,各种珍贵考古资料和遗迹文物也成为故事的讲述者,为该片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感,在“考古热”的当下,更能收获年轻群体的关注与喜爱。

摄制组还与总顾问——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葛剑雄,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教授李泉及谭徐明、杜文玉、林留根、万明、包伟民、曹家齐、齐欣、张兴照、徐则臣、张瑾、高元杰等相关领域专家们对脚本进行了多轮论证,确保了主题内容的专业与恰当,各界专家的解读也为观众更好地了解运河历史、理解运河文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在表现形式上,该片则运用了实景拍摄与动画制作相结合的手法,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还原漕运场景,讲述运河故事,同时,一系列数字动画地图更是清晰呈现出大运河的路线走向及航运网络,更便于观众理解。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乔颖

相关阅读
高校师生创排大运河题材舞剧,大运河畔“运河号子”再响起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4-10
纪录片《长城之歌》初二开播 诉说中华脊梁的悠久与传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8
穿越时空遇见运河,《不息的水脉——大运河讲谈录》面世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1-18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再现千年大运河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8
让你爱上大运河的128个理由
中国新闻周刊 2023-11-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