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打赢防汛救灾和恢复重建攻坚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8 07:00
救灾重建是对全市党员干部能力、作风的一场大考。当前,一方面要继续全力搜救剩余失联人员,全力以赴保障安置点群众和受灾地区群众生活,做好受灾地区市场保供稳价,兜牢民生底线;另一方面,要抓紧统计受灾损失情况,尽快形成工程项目清单和谋划恢复重建工作方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恢复重建的基本出发点。要坚持远近结合,统筹恢复重建和防灾减灾能力提升,进一步提升城市韧性。

8月6日上午,本市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通报全市防汛救灾有关情况,进一步部署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市委书记尹力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充分发扬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和不畏艰难的顽强斗志,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干劲,一鼓作气打赢防汛救灾和恢复重建攻坚战,全力推动受灾地区重建美好家园。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7月29日至8月2日,北京遭遇了极端降雨灾害。红色预警连发,九条应对措施第一时间传递到市民手中;昼夜应急值守,百余个易积水点段、数百处下凹式立交桥全力抢排;救援分秒必争,数万人转移安置;军地协同,人民子弟兵空地并进突入深山;打通供电、供水、通信“最后一公里”,多部门协同夜以继日推进……迷彩绿、太阳红、火焰蓝、志愿橙及千千万万普通人全力以赴,共同展现出这座城市的韧性。

面对百年罕见的特大暴雨,北京各级各部门各方面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及时有力的应对措施,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救灾工作,有效应对风险冲击,努力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展现出这座英雄城市面对灾难时的智慧和勇气,彰显了这座超大城市的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温暖与感动。

当前,防汛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正处于关键阶段,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救灾善后和恢复重建工作刚刚开始,保障群众正常生活、做好受灾群众安置、防范次生灾害都迫在眉睫;清醒认识到当前主汛期还没有过,还有强降雨的可能;清醒认识到首都工作具有代表性、指向性,防汛救灾工作也不例外,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全力以赴抓好防汛救灾和恢复重建各项工作。

救灾善后与恢复重建是一场攻坚战。修复水毁桥梁、塌方路段,保障生活物资和救援设施运输怎样再快些,供水设施及输配水系统检修清污,修复配电站、电信基站等受损设施怎样再加一把力,避险转移群众原居住地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房屋质量安全评估怎样再提速,对灾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重点人群怎样才能有更加贴心的关爱;为确保秋季如期开学,受损学校恢复教学方案是否完善,受灾重点区临时救助程序是否得到优化,救助渠道是否畅通,受灾企业、单位复工达产的帮扶措施是否到位……只有坚持系统思维,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将救灾善后重建工作与韧性城市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百千工程”等有机结合起来,以灾后重建为抓手,贯彻“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可持续发展”总思路,才能把受灾地区打造成为安全发展样板、高质量发展样板和宜居生活样板。

这就要求我们精准开展灾损评估,坚持实事求是,尽快对灾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乡住房、生态环境等受损情况进行全面系统评估,切实提高灾损数据精准性、科学性,为下一步工作打牢基础。在灾后重建过程中,要把灾后重建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提高重建的整体效能。要发挥结对帮扶机制作用,在资金、项目、产业、人才、公共服务等方面,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支持重灾地区灾后重建。要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坚决防止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他们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防汛救灾和恢复重建一线工作中。

救灾重建是对全市党员干部能力、作风的一场大考。当前,一方面要继续全力搜救剩余失联人员,全力以赴保障安置点群众和受灾地区群众生活,做好受灾地区市场保供稳价,兜牢民生底线;另一方面,要抓紧统计受灾损失情况,尽快形成工程项目清单和谋划恢复重建工作方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恢复重建的基本出发点,优先恢复受灾群众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要坚持远近结合,统筹恢复重建和防灾减灾能力提升,进一步提升城市韧性。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再接再厉抓好灾后恢复重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2
习近平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新华社 2023-11-10
门头沟区人民法院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侧记
北青社区报 2023-09-13
尹力到房山区检查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强调 高标准做好灾后恢复重建这后半篇文章
清风北京 2023-09-13
北京财政累计下达21.08亿元支持防汛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