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 巴蜀韵 国际范:三千年成都微笑着走向世界
成都商报 2023-07-31 13:37

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开幕式上,众多带有蜀地特色的文化元素,相继闪亮登场。从大熊猫到芙蓉花,从太阳神鸟到青铜面具,从金沙石磐到川剧变脸,从蜀锦到蜀绣,无一例外向世界展示成都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和灿烂文明。

作为中国唯一一座两千多年来城名、城址不变的大城市,成都历史灿烂辉煌、文脉绵延悠远:金沙遗址、武侯祠、杜甫草堂……文化遗存璀璨夺目;司马相如、李白、杜甫、苏轼……名家大师群星璀璨;数千年间于自然壮美江河雪山之下,营造赓续不绝之文采风流。

成都从历史中走来,成都也向未来奔去。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你会看到——

汇聚2300多年的历代文化遗存的东华门遗址从沉睡中被唤醒,锦江之畔望江楼侧一代女诗人薛涛纪念馆焕新归来;

千年回望依然令人高山仰止的苏轼主题文物展热度未减,方寸之间写出中华气韵的“汉字中国”展又火热开场;

凝聚城市引力的2023成都双年展刚刚开场,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也将接踵而至……

成都厚重的历史人文底蕴,优良的自然生态资源,造就出各种引人入胜的展览及演出,不断丰富着城市的文化内涵和体验。

当今的成都,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公共文化设施体系不断完善,动静皆适、快慢兼容,底蕴与锐气并存、厚重与活力齐飞,既传承着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又孕育出独具魅力的天府文化,于新时代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风采。

从东华门到望江楼 千年城市文脉焕发勃勃生机

“大家低头看,这就是明代蜀王宫东干道遗迹,这是一条正南北向的砖砌道路,宽约11米,根据其走向及位置推测,这应该是蜀王府宫城中轴线主干道以东的次级道路……”7月20日,东华门遗址公园外场遗址区正式对外开放,迎来首批市民游客前来游览“打卡”,随着身着汉服的工作人员引导讲解,这片浓缩了成都2300年历史文化的土地上那些被尘封已久的遗迹,掀开了神秘的“面纱”。

东华门遗址位于成都老城的核心区域,2013年以来,发掘面积约4.9万平方米,发现了自秦汉三国、隋唐五代至宋元明清2300多年的历代文化遗存。这里不仅是2300年前城市的中心,而且是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对于成都人而言,到此就找到了成都筑城的原点,在这里可以了解城市的过去、岁月的变迁,与历史进行对话,不同历史记忆的人也能找到自己的回忆。对于外地游客而言,今后来到成都不仅可以“打卡”太古里、宽窄巷子等网红地标,而且还能在东华门遗址了解成都城市文化和几千年的城市积淀。未来,这里将和金沙遗址、宝墩遗址一起构成古蜀文明的脉络,成为成都的文化名片。

差不多同一时间,锦江之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望江楼公园古建筑保养修缮也基本完成,一代传奇女诗人薛涛的纪念馆宣告以全新面貌试运营开放。

在如今焕新归来的薛涛纪念馆中,以“万里桥边女校书”为主题,充分运用了声音、图片、实物、模型等手段,通过多维度、多媒体的展陈方式,深入阐释薛涛传奇人生、成都城市文化的独特个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成都有4500年文明史,2300年建城史,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学术、艺术建构过程中,成都始终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从“回望东坡”到“汉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动起来

“想到了这个展览会很火,但没想到这么火!”一位日前刚去成都博物馆参观了“汉字中国”大展的观众感叹道。

作为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要活动,“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6月10日在成都博物馆启幕。本次大展汇集珍品220件,其中一级文物70件、珍贵文物90%以上,是成都博物馆建馆以来水平最高、珍贵文物占比最重的展览。

面对如此重量级的展览,观众们的观展热情自然呈燎原之势蓬勃燃起。据馆方统计:短短一周预约人数已经超过10万,其中80%以上为年轻观众,省内外游客的比例更高达1:1。

此番盛景,绝非个例。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四川博物院推出的“高山仰止·回望东坡”苏轼主题展同样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追捧。此次东坡主题展同样来头不小:这是川博展线最长、展厅面积最大、体验场景最丰富的年度大展。共有来自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等39家博物馆的274件文物展出,其中一级文物39件。

观众蜂拥而至。因观展人数“较同期增长十倍”,官方不得不发文限流。甚至火到省外,引出外地游子的乡愁。

“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人日到杜甫草堂祈福,凭吊诗圣杜甫,已经成为成都人过春节的保留节目,千年诗歌之城弦歌不辍薪火相传。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则重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表达。博物馆研学游成为新风尚;博物馆文创产品圈粉无数;机器人讲解员上岗,金沙遗址博物馆成为全国7家智慧博物馆试点单位之一……清醒的文化自觉,助推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天府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历史在成都活起来、动起来,不断夯实城市阔步新征程的文化血脉。

从《花重锦官城》到《蜀宴赋》高品质文化产品层出不穷

7月14日,一场洋溢着青春激情与梦想的快闪活动在宽窄巷子举行,参加快闪的18位演员来自全球首部赛博国潮大剧《花重锦官城》,演员们精彩的表演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拍照。

今年,全球首部赛博国潮大剧《花重锦官城》在文殊坊妙·剧场开启常态化演出以来,深受游客的欢迎。作为一部以成都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为背景的旅游演艺,《花重锦官城》通过华丽的舞台效果、精湛的表演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带领观众穿越千年,了解成都名胜古迹,体验川剧蜀锦等非遗文化,感受“安逸、文明、包容、进取”的成都文化特色。

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期间,成都市将城市钜秀《花重锦官城》和舞剧《大熊猫》作为两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向全球宾客进行重点推广。而在成都大运会主题欢迎片《欢聚在成都》中,成都传媒集团东郊记忆的全沉浸式国风餐秀——蜀宴赋也惊艳亮相。作为全新赋能的精品文旅综合项目,蜀宴赋以蜀地汉文化为创作背景,溯源中国传统宴饮仪礼,借力川菜文化的历史脉络与融合发展,以舞乐为楔,以美食为媒,将汉服文化、川菜文化、礼乐舞秀贯穿其中,展开一幅蜀地汉风的唯美画卷,带顾客款款穿越历史长河,体验独一无二的沉浸式古风宴饮氛围感。

在成都,文化资源的创新方式多种多样,文旅融合发展走向深入。2020年,成都被授予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音乐坊、春熙路大慈坊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武侯祠锦里、宽窄巷子、春熙路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通过以文化为引领,创新推动生态价值多元转化,持续创新消费模式,构建消费新场景,营造文旅新体验,得到了无数市民游客的喜爱。

从“超融体”到“时间引力”成都微笑着走向世界

“今天一大早就赶来参观,在成都就能看到那么多艺术大咖的作品,太棒了!”站在缪晓春《大地之歌》的作品前,四川美术学院大四学生小张和朋友们兴奋不已。

7月17日是2023成都双年展正式对公众开放的第一天。络绎不绝的观展人群成了一道流动的风景。

继持续252天、创下全球双年展观展人数之最(总计超过110万人次)的“超融体——2021成都双年展”之后,“时间引力——2023成都双年展”又开启大幕。来自22个国家及地区的235位艺术家,为成都观众们带来了476件包括架上绘画、综合装置、新媒体影像等全类别、多元化的精彩艺术作品。徐冰、周春芽、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等海内外顶尖艺术家参展,24个平行展遍布全城……包容、自信、多元的成都双年展,既是一场国际化的艺术盛典,是这座城市文化建设成就和文化发展生机的集中展现,也是这座城市服务人民群众共享艺术硕果的一场惠民盛事。

推进文化交流互鉴,世界的眼光正不断聚焦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正在成都热烈进行,接下来,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202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各类国际性高能级文化活动将继续在成都举办。

一幅彰显中华文明、巴蜀魅力、时代精神的世界文化名城画卷正在成都渐次铺开。一个古朴又现代的成都、大气自然又毫不懈怠的成都、沧海桑田又初心不改的成都,正带着“三城三都”的光环,微笑着走向世界。未来,成都将继续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加快打造“三城三都”品牌,聚力推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成势见效。

“到成都的街头走一走”,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就此瑰然成形。

文/程启凌 乔雪阳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一“廊”连千年 “花开”大遗址 河南世界级大遗址走廊建设观察
新华社 2024-09-23
文韵悠长盛名扬——写在2024北京文化论坛开幕之际
新华社 2024-09-20
在殷墟,透过甲骨“卜见”三千年商文明
中国新闻网 2024-03-21
国庆到成都 请务必收好这份“人文成都”打卡攻略
成都商报 2023-09-27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与四川合办“凝视三星堆”特别展览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8-23
国学|大运会开幕式有这些巴蜀文化元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2
千年遗址开门迎客,在这里读懂大运之城的前世今生
新华社 2023-07-25
成都东华门遗址公园开园 千年遗址焕发新活力
中国新闻网 2023-07-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