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平安北京”织密牢固反恐法治防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9 07:14
及时制定出台反恐地方性法规,既是落实党中央反恐决策部署,维护首都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防范和惩治恐怖主义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的需要。北京反恐《实施办法》聚焦首都特点、明确职责分工、突出安全防范,把落实重点地区、重要时段安全防范措施,对接协调在京中央单位,加强区域协作,统筹新技术新业态发展与安全等反恐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做法,及时通过立法予以固化。

7月28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对地铁安检、长途客运、小微客车租赁、散装汽油销售、乡村民宿、邮政快递、即时递送等重点行业的安全防范责任作出了相应规定,从多方面强化安全防范制度和措施。

居安而念危,则终不危;操治而虑乱,则终不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反恐怖主义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反恐怖主义斗争事关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是一场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安宁、人民幸福的斗争。多年来,北京始终高度重视反恐怖主义工作,特别是2016年反恐怖主义法实施以来,北京不断完善反恐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反恐应急预案体系,全面加强反恐安全防范措施,持续提高反恐处突能力,牢牢守住了“北京绝不能发生暴力恐怖袭击事件”的底线。

及时制定出台反恐地方性法规,既是落实党中央反恐决策部署,维护首都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防范和惩治恐怖主义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的需要。相比其他地方,北京反恐《实施办法》聚焦首都特点、明确职责分工、突出安全防范,把落实重点地区、重要时段安全防范措施,对接协调在京中央单位,加强区域协作,统筹新技术新业态发展与安全等反恐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做法,及时通过立法予以固化。

坚持问题导向,是北京反恐《实施办法》的核心。北京作为首都,始终处于反恐怖斗争最前沿。针对北京作为首都的功能定位,规定首都功能核心区等重点地区一体化防控工作体系,明确重点目标管理单位的安全防范职责;结合超大城市风险隐患点多的特点,细化城市轨道交通、长途客运、机动车租赁、散装汽油、乡村民宿、邮政寄递和即时递送等常规领域的安全防范措施;针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这一重点问题,从生产、销售、实名登记、使用、紧急处置等环节完善安全管理措施,一系列精准防控的举措,无不是结合首都反恐怖工作实际,细化上位法规定,固化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堵塞漏洞,解决北京市反恐怖工作实践问题。

突出统筹兼顾,是北京反恐《实施办法》的亮点。在充分保障安全底线的基础上,兼顾正常生产生活需要和方便群众、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按照必要、适度的原则,审慎出台安全防范措施,是北京此次立法的一大亮点。为此,有关方面围绕重点难点问题,多轮次征求公安、发改、交通、市场监管、邮政管理等83家单位意见,实地走访快递企业分拨中心、长途客运场站、互联网平台经营主体、相关行业协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围绕邮政快递、即时递送等内容与国家邮政、发改等部门充分沟通,力求让反恐安全措施最大限度“接地气”。统筹兼顾的反恐举措无疑也将有助于市民群众更加认同法规条款,从而形成北京反恐的合力。

无论是防范处置,还是打击惩治恐怖活动,都迫切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与配合。全民反恐意识和综合安全素质的提高是反恐怖工作取得胜利的关键。要想让北京反恐《实施办法》最终落地见效,守住“绝不能发生暴力恐怖袭击”的底线,就必须让反恐怖宣传教育更好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进家庭、进网络,让“什么是恐怖活动、恐怖活动组织、恐怖活动人员”“遇到恐怖袭击怎么办”“紧急情况下如何自救互救”等问题尽人皆知。只有社会各界对恐怖活动的防范意识明显增强,广大群众参与反恐怖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才能进一步筑牢“平安北京”的铁壁铜墙,让首都高质量发展拥有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房屋中介不如实登记信息 北京通州警方开出“反恐罚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1
反恐怖主义是实现人权的必由之路
光明日报 2024-01-27
确保反恐怖主义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人民日报 2024-01-24
《中国的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与实践》白皮书发布 外交部介绍情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3
《中国的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与实践》白皮书发布
新华社 2024-01-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