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感悟|《钱穆先生的家庭与教育故事》家庭依然是不竭的动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4 20:00

1

“妈妈,你帮我折一个青蛙!”听着这童稚的声音,我会心生神往。在我的家庭生活体验里,总会附着很沉重的“思”:

对于家庭的伤痛,我会很关切,而更关切于家庭中的孩子。在我眼里,孩子是会同理家庭矛盾并为之“献身”的。家庭的爱是孩子努力向前的不竭动力。爱与伤痛交织在一起。也许是因为我的学前教育专业,我在不知不觉中,走上一条“中国文化与儿童教育”的探寻之路。这里的“中国文化”,是以外公的学问和我自己的身世之感为背景的。

外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妈妈、舅舅、姨妈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家庭伤痛,这几十年里,作为妈妈身边“寸步不离”(游走在外也仍是如此)的“乖孩子”,这也是萦绕我脑际的一个问题;似乎,只有弄清楚这个问题,我才能让妈妈的情绪好起来,我们家才能有更好的家庭氛围。以上所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在这段求索的过程中,事实上我得到更多:不仅我们母女关系改善好多,我们对于“钱穆先生”的理解与认同也加深了很多!

2

二舅与我屡次说到过“思亲强学”,他的已出版书,也名之“思亲补读”。再读《钱穆家庭档案》里他的文,方知他负责《全集》校稿的部分,是外公闻知他的母亲在苏州耦园家中辞世后的一段特殊心境下的用功。“思亲强学”四字,印象里是刻在耦园西花园到东花园的碑廊里的——以读者名义在50岁后对他父亲的书读之不辍并撰写读后感的今年91岁我二舅,他在整理那些家信后面的学术文字时,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二舅说过“见不及此”的话,意思是说他对于自己父亲的认识滞后了,因此引以为憾,他的思亲补读,正是一种弥补;思亲,补读,长辈们也感染我……

当整理《全集》,我二舅负责这《读史随剳》(当时名为《思亲强学室读书记》),我母亲就是把家书,一字一字敲进电脑,——这是同一页纸的两面!于是母亲的身世特别在出生时的一段不再“隐晦”,很多深藏于她的母亲的心怀,尘封于岁月之中的情感奔涌而出!能想象母亲她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外公因何要写书在家信背面?固然说,当时纸张紧张,现在我想说,那一摞纸,就是家:妻儿和母亲,就是国:民族与国家……这些如今整理在《全集》与《钱穆家庭档案》里文字,以其“出生时的面貌”,就可知在中国人的学问世界,这些,都是一体的,是绾结的。

3

家书的书写者,我的外婆。这里也可以用得上我母亲的话了:极少的直接经验,很多的间接经验,——我对外婆的了解是这样的!---外婆去世的1978年我尚童稚无知,00年有了《坚韧一贯的人生》,纪念外婆百龄冥诞的家庭出版物,是自印书,直到2021年《钱穆家庭档案》面世,大家都能看见!捧读这些家人书(里面有我爸爸、妈妈、舅舅、姨妈等很多亲人的文字),我仿佛“找回”了我的外婆,同时也找回了我与“家”的联系,联结!因为,外婆活在她每个孩子的回忆里,----我父亲写的《我心中的岳母》也深深打动我!但是除了一位“母亲”形象,我似乎还触摸到这位了不起的“女性”:她的无奈,她的操劳,她的睿智,她的坚忍……

“你无信来,我很觉无话可说,昨日大雪,冒雪带晦儿上学,行路颇艰,归途中跌了一跤,幸未伤,今日我独自到校,拙儿已考毕,带易晦在家。去年一年无雪,今年雪大,积近尺,清晨到校,仿佛溜冰。惜乎心地不宽,无心欣赏。年假中拟命诸儿温习国文,仍请杨师指导。对诸儿学业,我也时常耽心,只盼着你能早回来,我才放心。渐渐的冷,砚又冰,留着几行不写了,盼你常有信来!

一贯   三十四年一月九日”

外公让外婆等太久了!这封信,写在外公离开耦园的第六年(1945)冬……

4

我在小学生时,曾写作文给外公并收到一封(唯一一封)来自外公的家书。在我中学时代,即闻知“钱穆”这个名字是只好悄悄说而不可大声的,由此导致的压抑和母亲的情绪一起,影响我……曾经,我是一个“逃家小兔”……

但我乐见生动的家庭成员互动场景,和敏感家庭中母亲和孩子间的压抑。这成为我做“梅子时间”的辅力。

动力,辅力,都指向——“中国文化”,在心理辅导的含义上说,中国文化是问题的成因也是解决问题的资源,这里的文化,包含着“经济,政治,科学,宗教,道德,文学,艺术”,(参阅钱穆先生之《文化学大义》)……家庭生活给了很多体验,我又有外公的书籍在学术层面的提点。幸乎!

我在苏州文庙公益服务项目“梅子时间”的八年中接触很多家庭,“父母支持下的传统经典阅读推广”是梅子时间在公益服务宗旨上的表述。这是对经典阅读推广方式的思考与实践,父母在孩子成长中发挥天然的导向作用。家庭教育的特征是富有传承性,当心理辅导语汇更多时候把“原生家庭”的“罪责”加以陈述,我开始了“中国文化下的心理辅导”的探索,关注儿童心性的发育与美感的表达。外公的中国文化史观是美的,妈妈经历了坎坷,她的目光是美的。妈妈与外公这两代留下的苦痛,已化为财富……

家庭依然是不竭的动力。

富有教育情怀的这个家庭,很多故事有待于向大家分享。在故事汇中,期能丰盈我们的生命。

2023-6-30

(梅子)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陈丹燕纪实新作《阿玉》:平凡的“妈妈”,爱的教育
新民晚报 2024-05-13
历史|徐泓:写《韩家往事》 做一幅历史拼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6
历史|徐泓:写《韩家往事》 做一幅历史拼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6
文学|胡竹峰:一个人偶尔需要甜的心境,散淡恬静,拈花微笑
文学报 2023-12-25
赏读|《钱穆先生家庭与教育故事》之“杨锡麟的故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