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小众救命药供应机制
经济日报
2023-07-23 10:30
近年来,常有一些小众“救命药”出现供应不足甚至断供情况。这与临床必需药品供应保障政策不够完善、相关环节衔接不畅有关,亟待统筹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作用,建立起小众“救命药”长效供给机制。
“救命药”频喊“救命”,背后有诸多因素。目前我国大部分短缺药集中在专科用药,这类药品总体用量小、制造周期长、市场回报率低,医药企业研发生产动力不足。针对部分用量少但临床必需的药品,国家已经出台一些保障政策,比如定点生产、国家统一购买等,但是缺乏细化指标和严格监管及问责制度,政策并未得到有效落实。
解决小众“救命药”短缺问题,需政府和市场共同发力,拿出更多管用实招。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疏通药品研发注册、生产流通、采购使用等环节的“梗阻”,调整药品定价机制、深化医药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要加强立法保障和政策引导,通过加快纳入医保、研发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医药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快研发生产,从源头保障急救药的产业链条,避免垄断性生产经营加剧急救药缺货断供。
低价“救命药”短缺,其实是一道国际难题,从各国的通用做法来看,政府的“有形之手”还应发挥更大作用。建议相关部门修改完善相关法规,将小众化的“救命药”和经常供应紧张的常用药纳入国家医药储备范围,及时汇集药品供求信息,通过政府补贴等形式,维持相关药品正常生产和日常储备。同时,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将医保政策与短缺药物管理体系接轨,通过价格谈判等手段维持生产。此外,还可对短缺药品实行定点生产,或对其库存进行一定额度补贴,避免纯市场运作下的“无利性淘汰”。
文/吴佳佳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