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不舍支教“老师”离开乡村孩子追车道别 支教大学生:意外又感动 大家都哭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7 23:03

7月16日,一段“支教老师乘坐大巴离开,学生们追车挥手道别”的视频引发关注。有网友说,“你(支教老师)只在大山待一阵子,但大山会记得你一辈子”。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一幕发生于广东湛江遂溪县平石村平石学校,前来支教的是岭南师范学院的学生,他们教村里的孩子做手工、学历史、做实验,运用专业知识为当地村民免费按摩。他们离开时,孩子们很不舍,早早就守候在村口、广场与桥下,骑着单车追赶驶离的大巴。看到这一幕,支教的大学生也都哭了,“又意外又感动。”虽然支教条件很苦,但孩子们的热情也让他们选择留下来,甚至不舍得离开。

因台风来临提前结束支教 当地孩子不舍支教“老师”追车告别

在乡村的公路上,大巴车缓缓驶离,透过后车窗能看到,几个小男孩骑着自行车在后面追赶,盯着越离越远的大巴,不时向车上的人挥手,更远处,又有六七名孩子骑着自行车追上来。这一幕发生于7月16日早晨的湛江平石村平石学校。车上坐着的是来自岭南师范学院“追希”党员社会实践队的大学生,也是在平石学校刚结束支教的“老师”,追车的是平石学校的学生。

实践队副队长陈宇帆说,他们原定在7月17日结束为期半个月的“下乡”支教实践,但由于台风“泰利”的影响,他们不得不在16日早上返校。“听到这个消息,好多小朋友就哭得很厉害,不想让这段日子早早结束。”

7月15日,实践队举办了一场“告别班会”。在班会上,孩子们都流下了不舍的泪水,有孩子在写给支教老师的告别信中写道:“只要上您的课,我的烦恼通通化成灰了”,“希望我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还能遇见你”。这些信有的被精心折成了心形或纸飞机,有的用彩笔点缀着花朵和爱心。

实践队队长罗程瑜说,告别班会上,孩子们都在追问老师什么时候出村。“为了不让他们在分别的时候太伤心,我们还‘谎报’了一个离开的时间。”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一早,学校门口已经有很多孩子在等他们,包括小妍(化名)。小妍上五年级,从三年级开始,每个暑期都上支教课。得知支教老师要离开,她非常难过。作为班长,她一早就带领同学们送别这些哥哥姐姐。

陈宇帆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们在班会上通知支教活动结束,不需要再来学校了,但孩子们为了送他们离开,16日早上六点就守在大巴车前等。大巴车开动的时候,孩子们依然骑着单车跟在车后,和他们挥手告别。“从校门口到桥洞、到村口,一公里多的出村道路上,他们有的骑着自行车、有的站在路旁,大声和我们说再见。特别感动,全车的同学都落泪了。虽然我们都在劝他们回去,但有的孩子一直追到了出村的路口。”

罗程瑜说,孩子“追车道别”让他们“又意外又感动”。看到这一幕,在队里负责摄影的周永浩同学也深有感触。他说:“那一刻,感觉好像电影剧情照进了现实,孩子们都好真诚、好纯粹。”

村里多为留守儿童有孩子称支教老师的到来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

小妍说,事先他们也没有打算“追车告别”,但在广场上看着大巴车驶过,情不自禁就跟着追了起来。“内心很不舍,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心里想着一定要追上大巴车,再看一看这些哥哥姐姐。”

“哥哥姐姐们教给我们很多没有见过的东西,他们教我们舞蹈,教我们做彩虹形成的实验,教我们流星雨和火山喷发的原理,我很想以后继续学习这些东西,成为像哥哥姐姐这样的人。”小妍说,她最想告诉这些哥哥姐姐的是,“你们是我们人生中的过客,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

平石村村长郑康胜也表示,孩子们都喜欢参加大学生的支教活动。“有的是妹妹先去上课,看到妹妹每天回家都那么开心,姐姐也跟着去听课。很多孩子都和大学生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平石学校校长也告诉北青报记者,这支实践队已经在该校做了5年的支教工作,孩子们和来支教的大学生关系都很融洽。

当地村民郑先生告诉记者,村里许多家长都在县城或省城打工,没办法陪伴孩子、教育孩子,孩子们经常玩手机打发时间。“孩子们都说,很佩服这些大学生哥哥姐姐,今后想要努力考上大学,‘和他们再见面’。”

早在今年5月,罗程瑜到平石村踩点就了解到,村里许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支教期间,有些孩子中途请假,因为目前正值农忙时节,要帮家人干农活,比如摘龙眼。尽管如此,很多孩子的表现还是令罗程瑜很惊喜。“他们学东西很快,比如手工技巧、体育课的热身动作,虽然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但很快就能学会。”

在支教老师的陪伴下 不愿说一句话的孩子变得开朗起来

在支教过程中,陈宇帆和队员注意到,学生小明(化名)性格比较内向,“他不敢讲话,许多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讲话,他也从来不和老师们打招呼”。一次放学时,陈宇帆遇到了小明的家长,才得知小明因幼时生病的影响,思维有些迟缓。陈宇帆决心要帮一帮他。

在一次活动中,小明不小心摔倒,擦伤了手肘。陈宇帆立刻上前为他的伤口消毒、涂药。面对有些生涩的小明,陈宇帆热情地询问他的爱好,鼓励他要勇敢地表达自己,学会和其他人交流。“在这个小小的学校里就不敢敞开心扉,以后怎么能走向更大的城市、更大的世界呢?”陈宇帆说。

听说小明喜欢打篮球,陈宇帆常常在课后和小明在球场练习投篮;休息之余,从最简单的打招呼、说再见开始,教他大胆地和他人交往。同时,他也给全体同学上了一堂班会课,告诉孩子们“不能随意评价一个人,要学会互相尊重,亲身感受和体会才能了解一个人,人人都可以成为朋友”。

第二天放学时,陈宇帆发现,小明热情地跟他打了招呼,还在课上积极地和他互动。再过几天,支教老师们都发现,小明开朗了许多。接着,其他男生也开始与小明一起打篮球,女生也会小明打招呼。在一堂体育课上,几个孩子把水杯落在操场,“这个曾经不愿意说一句话的小孩(小明)竟然主动帮同学把水杯都拿了回来。”

陈宇帆说,那一刻自己特别感动,觉得做了特别有意义的事,“原来我真的可以‘感化’一个人,离开的时候,小明依旧有些腼腆,但又热情地和我拥抱道别,问我明年还会不会来。”

支教大学生:虽然支教条件很苦 孩子们的热情让大家不舍离开

谈起在平石的支教生活,罗程瑜、陈宇帆都坦言:“之前想过会很苦,但没想到会那么苦。”他们把闲置的教室打扫干净,铺上凉席就成为了“临时宿舍”,岭南的夏天气温都在30度以上,他们没有空调,只能用风扇解暑。

陈宇帆告诉记者,最让他感到“苦”的是蚊虫的叮咬。“许多同学都被飞虫叮伤了,伤口一两天还不会结痂,一流汗就感觉很痛。”在这样的环境下,有队员打起了退堂鼓。然而,孩子们看到支教老师身上的伤口,都三两成群地围上前去,拿来家里的药,希望他们的伤能赶紧好起来。“看到这些小朋友们这么热情,虽然支教的条件很苦,大家的心被留下了,到最后每个人也不舍得离开,觉得这点苦也不算什么。”

岭南师范学院团委副书记梁燕飞告诉北青报记者,“追希”社会实践队是岭南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的一支“三下乡”(文化、科技、卫生知识下乡)实践队伍,从2018年开始在遂溪县平石村扎根支教。在岭南师院,每年都有一两百支队伍、七八千名的师生参与“三下乡”,今年的下乡队伍有159支,近7000名师生参与,最远的一支队伍在西藏乡村进行“推普下乡”的实践活动。带队老师们会对实践活动的安全性严格把关,而同学们也会用“同辈共学”的方式,学长学姐带新生,把支教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传承下去。

作为下乡的一员,陈宇帆说,这是学校暑期的一个热门活动,“开学后我就第一时间报名了”。在这里,他感受到了教师的责任。“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也会选择做老师,改变更多乡村的孩子。”

实习生 侯翔宇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戴幼卿
编辑/王朝
校对/熊伟

相关阅读
烟台小伙支教大凉山:山里的孩子心向大海
中国新闻网 2023-10-08
“愣头青”老师遇上调皮学生,这部支教电影拍得幽默又诗意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9-13
Qnews|轮椅上的支教老师教授留守儿童口才技巧 帮助学生从内向变得开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9
大学生暑期公益支教进密云
北京密云官方发布 2023-07-16
成理心光支教团赴凉山昭觉梭梭拉打村支教开营仪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