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北京超半数河流水生态状况达优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4 07:22

全流域黑臭水体消除、水环境质量从劣Ⅴ类提升到地表水Ⅳ类、从“蚊子河”到水清岸绿的生态廊道……如今的新凤河,再也不是北京南城的老街坊口中的“臭水沟”“蚊子河”,已变身为清水河、幸福河,成了当地老百姓休憩纳凉的“打卡地”。

新凤河自西向东贯穿大兴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区等地,流域总面积166.4平方公里,是首都重要的防洪排水河道。上世纪80年代,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让新凤河很快“吃不消”,河水枯涸变黑,沦为蚊子的温床。

3bt2_b.jpg

2017年,北京市启动实施大兴区新凤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这条河渐渐开始蜕变。“新凤河流域面积166平方公里,23条支流总长96公里的河流长度,相当于环绕了北京五环路一圈,流域范围广,治理难度大。”北京北控兴凤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牛奕娜介绍,治理项目的最大亮点是以再生水补水的方式进行北方缺水型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治理。2017年3月,大兴区启动实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治理的大兴区新凤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PPP项目,通过综合运用截污、治污及水生态修复技术,建构了系统化的生态治理体系。该工程自2017年开工,2020年初步完工后开始试运营。治理后的新凤河于2020年入选北京市优美河湖名单。

对于新凤河的新变化,牛奕娜给北京青年报记者列出了“账本”:6年来,新凤河实施河道清淤54公里,新建污水管网24公里,每天截污2.8万吨,新建污水站3座、初雨调蓄池2座,全流域黑臭水体全部消除,水环境质量从劣Ⅴ类提升到地表水Ⅳ类;水生态修复后,流域内水生植物达到31种,其中自然生长的有11种。在存量治理的基础上,新凤河沿线还新建再生水泵站3座、再生水管线23.7公里,每天为河流调配补水量12.7万立方米,有力支撑河道生态修复。

近日,北青报记者在河畔看到,成群小鱼穿梭在水草之间,多种本地水生物重现身影,岸边增设健康步道及健身设施,这里成为附近居民休闲游览的好去处。“有一种俗称‘黄辣丁’的鱼类,一般生存在水质清澈的环境中,我们经过生态调查评估后发现,河流里也出现了这种鱼,说明新凤河的水质确实提升了。”牛奕娜介绍,截至2023年,新凤河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指数较治理前提升了5.7倍。发现鱼类16种,除鲫鱼、泥鳅外,鳑鲏、鲤鱼、棒花鱼、乌鳢、圆尾斗鱼等北京本地物种也相继出现。

新凤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是近年来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缩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四级调研员冯恺介绍,经过精细化治理,北京的三里河、亮马河等河流,都重新焕发光芒,变身业态集聚、游人打卡的“休闲廊”。截至2022年,北京全市污水处理率达97%,消除142条段黑臭水体,完成1000余条小微水体治理。全市一半以上河流水生态状况达到优良水平。生态补水成果显著,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泃河五大主干河流26年来首次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

不仅是水,北京的空气质量也持续改善。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北京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连续两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并实现“十连降”,在近十年间下降了约60微克/立方米。同时,2022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了110天,重污染天数从58天减少到3天,降幅接近95%,空气质量全面大幅度改善。北京的大气治理成效被联合国环境署誉为“北京奇迹”。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野生动植物纷纷用“脚”投票。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数据显示,北京陆生野生动物种类已增加至608种,其中全市鸟类种类与十年前相比增加了近百种,震旦鸦雀、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等世界濒危珍禽频现京城;现有维管束植物2000余种,百花山葡萄、大花杓兰、北京水毛茛等珍贵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陆续出现。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蒲长廷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杨益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我国首部江河生态安全评估国家标准出台 为守牢水生态安全底线提供支撑
科技日报 2024-04-03
昔日“臭水沟”变身亲水乐园 丰台小龙泉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见成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5
最高检:加强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保护利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7
生态环境部:2025年长江流域将开展第一次水生态考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7
永定河流域水生态服务增值的有益启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