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2 20:25

米兰·昆德拉曾说:“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如今,这位老人也与世界告别了,据外媒12日消息,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热门候选人的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享年94岁。

001Q8zQmly1hfu9j8k53dj60ih0d3goh02.jpg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原本的名字是《缺乏经验的星球》

米兰·昆德拉于1929年出生于捷克,父亲是钢琴家、音乐教授,当过音乐学院院长。

昆德拉曾师从捷克最出色的作曲家之一——保尔·哈斯学习作曲,后来,哈斯被关进集中营,再也没有出来。昆德拉始终把他当作“我个人神殿中的一位”,他写下的第一首诗,就是《纪念保尔·哈斯》。米兰·昆德拉曾经学习过绘画、音乐、哲学、电影等,这些后来都成为他小说的丰富养料。

95.jpg

米兰·昆德拉1975年接受了法国雷恩第二大学的聘任邀请,前往法国。自那以来,他一直生活在法国。其作品有《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朽》《慢》《身份》《无知》等,一代又一代读者从未停止过对昆德拉文学世界的探寻。他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现代人的困境。《寻找米兰·昆德拉》译者王东亮说:“阅读昆德拉是愉快并且益智的,他通常能使读者大开眼界,层层剥离出我们惯常熟视无睹的某些事物的真相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阅读昆德拉同样是令人难堪的,他总是无情透视着生命的本质、人性的本质,让读者不得不直面自身的存在,无路可逃。”

002uLDeXly1hfu8ufthm6j60dp0ixwkx02.jpg

在众多经典小说中,昆德拉最为知名的当属《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小说出版于1984年,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之一”,以1968年布拉格之春为背景,讲述了四个人物在爱情、性欲、忠诚、背叛、自由、责任等方面所经历的种种困惑和抉择。小说涉及相当多的哲学概念,对诸如回归、媚俗、遗忘、时间、偶然性与必然性等多个范畴进行了思考。《纽约时报》曾评价说米兰·昆德拉凭此书奠定了他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在世作家地位。

米兰·昆德拉曾透露,《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最早的名字是“The Planet of Inexperience( 缺乏经验的星球)”,因为“我们只出生一次,我们永远不能带着前一段生命的经验去开启一段新生。我们告别童年时不知道青少年是什么,我们结婚却不知道结婚是什么,即使步入老年,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将要面临的是什么:老人是他们晚年的无辜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的世界是缺乏经验的星球。”

1689164156615.png

“捷克电影新浪潮”的重要一员

米兰·昆德拉曾经在布拉格电影学院学习电影专业,是“捷克电影新浪潮”的重要一员。

“捷克电影新浪潮”发轫于1962年,这批电影带有很强的黑色幽默和荒诞色彩,表达出了一代青年对社会的态度。在这场运动中,作家米兰·昆德拉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1967年的捷克斯洛伐克作家联盟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米兰·昆德拉将这一波民族电影描述为捷克斯洛伐克文艺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1689164092989.png

1969年,经昆德拉亲自改编,由捷克新浪潮导演亚罗米尔·伊雷什执导,电影《玩笑》最终上映。米兰·昆德拉在给1991年版《玩笑》所作序言中仍表示:“我仍然认为那是一部出色的影片,没有过时感。”

除了《玩笑》外,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曾被改编成电影《布拉格之恋》,这部电影由丹尼尔·戴-刘易斯和朱丽叶·比诺什主演,是1988年美国十佳影片之一,获1989年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改编剧本提名,金球奖最佳剧情片和最佳女配角(莉娜·奥琳)提名,并获英国电影电视协会最佳改编剧本奖,美国影评人协会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奖。电影大获成功,但是米兰·昆德拉却并不太高兴。

1689164414151.png

据《布拉格之恋》编剧尚克洛德卡里耶尔回忆,当时他与昆德拉花了数月时间讨论修改法文剧本,昆德拉还特别多加了几句原著中没有的台词。但后来剧本被改成英文版拍摄时,并没有与昆德拉讨论。昆德拉的友人透露,他看了电影后感到错愕失望。更由于他之所以闻名于世竟然是因为书被拍成电影,所以,决心不再让人将他的书改编成电影。

他不只是在讲文学,而是在讲他的文学

米兰·昆德拉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也是一个成功隐身的作家。法国记者、作家阿丽亚娜·舍曼的《寻找米兰·昆德拉》2022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书中记录了昆德拉 1975 年移居法国后,先在小城雷恩后到巴黎以教授文学课为生的经历。

昆德拉夫妇刚到法国的时候,生活并不如意。1975 年,在法兰西学院院士、作家多米尼克·费尔南德斯等人的帮助下,米兰·昆德拉在雷恩第二大学得到了一个职位:副教授,讲授文学概论和比较文学课程。

1689164644201.png

在妻子薇拉·昆德拉的记忆里,昆德拉在布拉格电影学院教书时讲课从来不做备课笔记,但是,自从一九七五年在雷恩第二大学授课开始,他就熬夜备课。“他一句一句把讲义写下来,累得筋疲力尽,用外语即兴发挥太难了。我们刚来的时候他的头发是黑的,六个月之后就变成了灰色。”

《寻找米兰·昆德拉》的作者阿丽亚娜·舍曼写道:“他热衷于讲课,是因为他不只是在讲文学,而是在讲他的文学”昆德拉说“每位小说家的作品都隐含着作者对小说历史的理解,以及作者关于‘小说究竟是什么’的想法。”

002uLDeXly1hfu8wzb8mdj60bm0g9wil02.jpg

米兰·昆德拉曾在其小说《不朽》中:“不朽,是死亡的影子或说兄妹,看到他也就看到她。”如今,昆德拉虽然离开人世,但他的作品将是留给这个世界的不朽印记,并将在未来继续影响我们。”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嘉
编辑/乔颖

相关阅读
查理大桥上的赫拉巴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1
专栏|查理大桥上的赫拉巴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0
专栏|不要浪费忧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0
西方音乐的历史迷雾 重读米兰·昆德拉的《被背叛的遗嘱》
北京晚报 2023-07-26
“李白热”“昆德拉热”都值得珍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