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创新博士选拔方式是回答“颜宁之问”的关键
中国青年报 2023-07-12 07:08

最近,我国著名生物学家颜宁在微博中分享,她在博士生推免面试时,询问了考生们这样一道问题:“这一辈子有什么科学问题或者技术难题,你能解答或者突破,就觉得今生无憾了?”颜宁称,面对如此开放的问题,这些国内最顶尖的本科和硕士生学子们,却没有一位能给出让她眼前一亮的答案。在颜宁教授的微博评论区中,有一条回复引起了网友的热议:“面试者会担心:自己万一哪句话说得不符合您的心意,或者暴露出某些您不喜欢的科研潜质,就被淘汰了。”

这一观点,反映出当前研究生招生选拔和考生对于考试的认知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错位与割裂。考生们急于向老师们展现自己“有什么”,怕老师发现自己“不会什么”;但是老师们想要看到的却是学生们“想做什么”,以及他们究竟“为什么”要从事学术研究。

研究生以前的学习阶段,更多是在考察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考察方式也更多是应试性的。但是博士生显然已经拥有了充足的专业知识,他们的任务绝不是复述书本上已有的发现,而是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创新,努力突破人类认知的边界。而对于博士的考察,也不应仅仅考察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是要以选拔出有发展潜力的学者为目标。

因此,理想的选拔过程,应当鼓励考生跳脱出模板化的思维方式,积极向老师展示自己从事学术研究的初心、决心和信心,从自己的学术旨趣和学术理想出发,讲好自己的科研故事,展示自己的学术积累。开放的分享、自由的表达、创新的观点与敢为人先的勇气,应成为考生们在选拔中脱颖而出的利器。

当前,博士生招生选拔的形式愈发多样,为的就是挑选出有全球视野和综合能力的学子,让更多具有科研潜力和学术理想的学生进入高校和研究机构,培养其成为真正的未来学者。近年来,在进行博士招生时,越来越多高校开始采用“申请-考核制”的形式。这种考核形式大大弥补了招生造成的考察范围的片面性,让导师有机会全方位了解申请人的综合素质和科研潜力,也给考生提供了向老师展示自己学术志趣和研究热情的契机。

为了解决研究生知识“只专不广”的问题,自2020年7月29日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以来,全国各大院校对于硕博研究生相继推出了创新考察方式。例如,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开始推行基本文献阅读制度,并举行了首次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基本文献考试,旨在提升研究生的问题意识、学科意识、规范意识、文献素养和科研能力。

研究生的培养是一个宏大且复杂的课题,而研究生的选拔则是做好这一培养工作的前提。创新的考察形式,是选拔人才的关键。如何鼓励考生在博士选拔的考场上,放下心理包袱,保持开放的胸怀,敢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是回答“颜宁之问”的关键。(刘勇亮)

编辑/张丽

相关阅读
在学博士研究生超60万,如何提高博士教育质量?
澎湃新闻 2024-01-14
教育部 —— 两类学位分类发展同等重要
光明日报 2023-12-20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报考条件公布
中国人民大学 2023-12-06
北大2024研究生招生简章发布
北京大学 2023-09-27
北青快评 | “颜宁之问”缺亮眼回答折射了什么重要问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2
“强基计划”走入第四个年头:招生选拔有哪些新变化
光明日报 2023-06-13
博士招生,近水楼台“莫得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16
​清华大学推出物理人才培养“攀登计划” 今起报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