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两财经|罚没金额24.22亿!上半年证券监管开出181张罚单 45张与研报有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04 12:10
更多资讯 关注半两财经

据证监会网站数据统计,上半年中国证监会系统开出181张“罚单”,合计罚没金额24.22亿元,罚没金额已接近去年全年。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在181张“罚单”中,涉及研报、经纪业务和投行违规的数量排名靠前。从处罚力度来看,监管处罚趋向从严从细,对机构和直接责任人“双罚”成为常态。

45张罚单与研报有关

据统计,今年以来,研报合规监管从严,至少有45张“罚单”与研报有关,涉及22家券商及48名证券研究人士,包含研究部门负责人、“问题”研报署名分析师及因其他事项违规的从业人员,其占比达到上半年罚单的25%。相较往年,2023年上半年研报罚单呈井喷式增长,2022年上半年研报违规数量仅4起,涉及2家券商;2021年同期研报违规罚单仅1张。

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从5月18日年内首份研报罚单出炉后,研报罚单接连出炉。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8日,近半个多月各地证监局密集开出了23张研报罚单,合计涉及12家券商的25名分析师或相关工作人员。6月6日和6月8日各有7名分析师或被监管点名或收到罚单。

从上半年券单“罚单”类型来看,主要包括警示函、监管谈话、责令改正,其中警示函有31张,占比高达七成。处罚内容上,研报制作审慎性不足、内控机制不完善等是监管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此外,因无证上岗问题,山西证券、太平洋证券等多家券商被监管部门点名。

从具体被罚原因来看,今年对研究业务违规的容忍度显然降低很多。第一是在内容制作端,数据及单位错误、预测不严谨、论据不充分、内容夸大、来源真实性等等均是违规的高频问题;第二是在传播发布方面,存在传播未经公司审核通过的研究草稿、对外发表言论时未能法规要求等情况;第三是审核质控上,把关不严及流程不完善、内控机制不完善及执行不到位、人员不适格是主要原因;第四是制度建设方面,业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未建立信息形成留痕机制、邀请外部专家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也被提及。

上半年经纪业务罚单55张

经纪业务一直被认为是处罚重灾区,上半年涉及数量最多,占比近三成。处罚事由多集中在无证展业、代客理财、违规炒股、不当宣传这几大违规事项上。

根据罚单表述,无证展业主要表现在:不具备基金从业资格违规参与基金销售活动;未取得证券投资顾问资格向客户提供证券投资建议;未取得证券资咨询执业资格向客户提供分析、预测、建议等信息;未取得期货投资咨询资格为客户提供期货投资咨询建议。

违规炒股与代客理财一直是分支机构的痼疾,上半年就有10起罚单内容与之相关,处罚上至公司高层,下至营业部员工。据统计,安信证券、财达证券、广发证券、国海证券、国信证券、恒投证券、华安证券、华龙证券、民生证券均有处罚与员工炒股有关。

“投行”收到罚单43张

在“零容忍”监管基调下,投行业务违规行为同样高发,上半年开出43张罚单,占比超过四分之一。43张罚单涉及26家券商。处罚原因重点集中在于投行人员尽职调查不规范;出具的文件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未能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等方面。

从罚单数量看,中信证券半年5次被罚引人关注。在华钰矿业IPO保荐过程中,对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现场检查不到位,对销售收入及主要客户异常变化核查不充分,中信证券及两保代先后被西藏证监局及上交所予以监管警示;4月12日,因未对嘉禾生物保荐项目异常情况进行审慎核查,中信证券及两保代同样被采取书面警示;1月11日,因华大智造在科创板IPO过程中存在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中信证券保荐代表人肖少春、路明遭到书面警示。

从处罚力度看,国都证券董事长被罚及投行业务暂停半年颇为罕见。4月11日,因投行业务内控制衡失效等诸多问题,国都证券被采取责令改正并限制投行业务半年的行政监管措施,与此同时,国都证券董事长翁振杰因负有主要责任也需接受监管谈话。

新闻链接

去年上半年券商罚单为212张

据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2022年上半年,金融监管单位开出的关于证券行业的(包括券商及从业人员)罚单共计212张,涉及76家券商。值得一提的是,212张罚单中,其中包含170名从业人员,其中约有30名为公司高管。

将违规行为分类发现,212张罚单中,表现为投行业务违规的有76张,表现为经纪业务违规的有74张,表现为资管业务违规的有22张,剩余的则覆盖在从业人员炒股、公司治理或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境外子公司业务违规、信息技术故障等。

最后,从处罚结果来看,212张罚单中,出具警示函处罚的共计92张;接受监管谈话的处罚共计27张,要求责令改正的处罚共计25张。其余包括罚款、认定为不适当人选、责令增加内部合规检查次数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慎良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