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高校游日趋火红,管理措施尚需补足功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02 15:00

“请告诉我,这所大学是谁的?”“我们是纳税人,为什么不让进?”不久前,一则“家长带孩子进大学参观被拦,连环质问保安”的视频受到关注。高校是否应该放开参观游览,再次引发热议。随后,该高校微信公众号发布回应称,校园目前并未完全对外开放,只限校友、师生亲友以及公务往来人士等预约入内,后续将适时调整,尽可能满足公众参访需求。记者采访发现,游客无法进入高校参观的同时,在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上,“付费入校”却成了一门生意(7月2日工人日报)。

每年暑假,高校游似乎也变得火热起来。业内人士分析,“高校游”出行高峰一般集中在每年7月中旬到8月底,很多家长都会利用暑假带孩子提前感受目标大学的氛围。此前,艺龙网挑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西安、厦门、南京这7个高校比较集中的城市,推出“朝圣之旅”活动,结果业务量年增近20%。如北京大学近年来的暑假,学校每日登记入校的散客有2000人左右,每天预约放行数十个团队、约3000多人,清华大学每天的参观者也超过1万人。

长期以来,具有厚重人文旅游资源和风景秀丽的大学,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号称全国最美的大学——厦门大学,赏樱胜地——武汉大学,还因游人过多而被设置层层“门槛”。面对日趋火爆的“高校游”,各大高校心态各异。

如前些年,南京理工大学曾举办校园开放日,不料游客蜂拥而至,二月兰惨遭踩踏,兵器博物馆也是人山人海,学校正常秩序受到很大影响。对此,有人提出这样的质疑,“难道让高校去卖门票?让校园里到处飘导游旗?”但支持者则认为,大学有着开放的天然“基因”,拥有秀美风光、人文景观和文化底蕴的高等院校,兼有观光和教育功能。

高校游的魅力在于体验人文底蕴和兼容并包的大学精神,过度商业化有违大学本义。高校是否开放要看高校类别,有历史底蕴的校园可以开放。但是,为了避免给在校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最好能将学生区和旅游区适当分开。高校可以考虑尝试有限度、有时间的选择性开放,例如武汉大学春节的樱花季,南京理工大学春节的二月兰,当观赏者增多的时候,高校要制定游人管理办法,并安排大学生志愿者提供相关服务,维护校园秩序。

如南京市旅游委员会对于“高校学府游”,打算推出两种形式:一种是将高校和景点进行组合,比如游玩中山陵后,去附近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转转。还有一种是单纯的高校游,把区位相对集中的高校串起来,设计一条最佳线路,同时把每个大学各个季节的最美景点标注出来,让游客根据“菜单”自由行。

如今,许多人旅游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吃喝玩乐、游游逛逛,富于知识性、历史性、教育性和文化密度的“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欢迎,景色优美、学术气氛浓厚的高校成为人们特别是学生的首选。事实上,国外著名高校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方法。比如,英国剑桥大学针对每年大量的中国学生修学游团队,推出了不少中文景点说明;哈佛大学校园入门100米就是游客咨询中心,从上午9时开始,每一个小时都有免费的学生导游接待游客。

对于国内开展高校游来说,高校游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社会需求与高校需求如何有序、有效对接。一方面,高校游不能随心所欲,这种开放必需是选择性的,不能全方位大规模开放,可参照社会博物馆、美术馆的管理和开放模式,采取预约制,另一方面,高校也需要改变观念。高校完全可以主动对接旅游市场,虽然并无多少经济利益,却有利于树立起名校形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文/吴学安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你点菜我来做”走红 乐见高校宠学生“卷”出新高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4-22
寒假已至, 多所高校开门迎客, 如何让游客“校内游”不虚此行?
总台中国之声 2025-01-19
寒假已至,多所高校开门迎客,如何让游客“校内游”不虚此行?
中国之声 2025-01-19
禁用清北名义揽客!高校名头不是研学游的噱头
北京晚报 2025-01-05
北青快评 | “中国游”热度不减,为开放中国写下生动注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5
暖心又贴心!越来越多高校利用体测BMI、饭卡消费等大数据 筛选困难学生悄悄发餐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0
没想到高校里藏着个“兵器王国” 6000余件珍贵藏品中还有不少“绝版限量款”
扬子晚报 2024-05-13
北青快评 | 乐见高校食堂收取“搭伙费”对外开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