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奇妙的服饰生活文化 气候、地域与中国人的服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01 17:00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自然也会产生不同的服饰文化。中国与日本原本就是一衣带水的邻国,自古以来两国之间都维持着文化交流。特别是随着遣隋使、遣唐使陆续被派遣到中国,中日文化交流一时间达到了顶峰。他们从中国带回日本的器物、文化对当时的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后来遣唐使被废除,江户时代又开始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两国之间的交流被迫中止。幸而,从宋明开始一直承载着中日贸易的商船以及日本在长崎一隅设置的“唐人屋敷”等证实了中日文化交流千年都未曾真正停止过。而近代以后,当逐渐向西方国家靠拢并立志成为文明发达国家的日本再次向身旁古老的大国投去目光的时候,他们眼中曾经拥有璀璨文化的大国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1910年代,身为海军中佐的桂赖三在其撰写的《长江十年:中国物语》中写道:“夏天的衣物大都采用浅色,这一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一样。可是,唯独中国人 这里指男性。不同,在盛夏的时候,常常能见到他们其中很多人不穿上衣、光着膀子还若无其事的样子。”从此处可以感受到,桂赖三对炎热夏季中国人裸露着上半身的现象感到十分震惊。原口统太郎在其著作中也介绍道:

如果仔细思考一下日本人的习俗,立马就会知道这与中国人的情况是恰恰相反的。日本人的话,下半身不穿裤子,从腰部以下全都裸露着,仅裹着一条兜裆布。但是,上半身要么穿一件宽袖上衣,要么披一件薄衫,总之不会将衣物全部去掉。裸露上半身还是下半身,从这一点来看,中国跟日本的习俗还真是完全相反。

原口统太郎想表达的是,中国与日本虽为邻国却表现出了完全相反的裸露意识。当中国男性感到炎热时往往会脱掉上半身的衣物变成光着膀子的状态,而日本人几乎没有裸露上半身的习惯。

可想而知,原口或者桂赖三他们所观察到的中国人大多是打杂的或者是做苦力的车夫。这些人实际上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而他们的这些习惯也只能反映出社会现象的一小部分,很难断定他们的习惯代表整个中国的社会风俗。不过由此可以推测出,当时日本人眼中的中国社会风俗跟实际上他们所能接触的人群有很大的关系。

接下来,将目光从中国北方转移到南方。在本节中,中国南北方以秦岭—淮河线为界。虽说同样是冬天的衣服,可南北方实际上存在很大的差异。那么日本人所观察到的不同地域的中国人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差异呢?下面来看看桂赖三在《长江十年:中国物语》中描述的长江以南的情况:

到了寒冷的季节,中国南北方的习惯又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像东北地区的火炉自然另当别论,而中国中部以南的地区,根本就不存在能够取暖的设备。特别寒冷的时候,他们也不用火炉或者炉灶之类的。他们防寒的唯一方法就是尽可能地多穿几件衣服。因此,在冬天看到的南方人,个个都像不倒翁,穿得浑圆而又厚重。

由于中国疆域辽阔、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就出现了不同的风俗习惯。通常,中国的南方比北方暖和,到了冬天,南方室内往往没有什么取暖设备,防寒的唯一方法就是穿大量的衣服来保暖。可是衣服穿得过多,行动起来十分不便,因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想出了另外一个办法:

严冬之时,通常中国人会使用动物皮毛来取暖,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大众却无法享用如此昂贵的衣物,因此他们只能在冬天外套的夹层里塞大量的棉花。不管是下雨、下雪,还是电闪雷鸣,他们一直穿着这样厚重的棉衣。可是如此一来,他们也十分害怕雨雪。雨天船舰上需要有人堆石炭,或者由于其他杂事需要找人时,总是会变得人手短缺。最后甚至还耽误船舰原本的行程。

这一段讲的是,中国南方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冬季寒冷的时候习惯在外套的夹层里塞大量的棉花。而由于棉花塞入过量,遇到雨雪等恶劣的天气,棉衣容易被打湿。而冬季潮湿的衣服往往不易干,这让他们感到十分苦恼。因此,生活在南方的劳动人民在冬季尤其害怕雨雪,遇上雨雪天气,他们大都不愿意去干活。这给桂赖三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桂赖三曾作为江河级炮舰伏见号的舰长在长江流域工作近3年(1908年12月至1911年8月),从1899年到1914年大约16年的时间里,他所从事的工作都与长江流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他曾多次往来于长江流域,因此十分了解和熟悉中国南方的风土人情。正如前文所说,遇到雨雪天气时,穿着塞满棉花显得十分厚重的外套的中国人不乐意去干活,而他们害怕风雨天气这件事到头来给桂赖三的工作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即使是一衣带水的东亚邻国,由于中日两国间的文化差异,服饰文化方面也出现了较大的区别。不同的国家自然会有不同的服饰文化风俗,而了解这一点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了解中国人的风俗习惯对日本人来说越来越重要。而且,服饰的习俗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名誉,因此就像入乡随俗一样,当时有不少声音提醒即将去中国或与中国人交往很深准备移民的日本人,需要特别注意服饰方面的习俗。

此外在国土辽阔远超出日本人想象的中国,各地差异之大也着实让他们震惊。而这一点也可能是大多数日本人被博大的中华文化所深深吸引的原因之一。同样是冬天,生活在北方中流社会以上的富裕人群大都穿着动物皮毛制成的衣物来保暖,相反,长江以南的普通百姓只能穿大量的衣服或者在外套夹层里塞很多棉花来保暖。像这样明显的南北地域性差异,在日本人看来是十分有趣的现象,而且让他们印象十分深刻。

然而,从当时日本人所记录的资料里,时不时能感受到其中存在的局限。那是因为他们所接触或观察到的中国人只是整个中国社会的一小部分罢了。

(摘自《异服新穿:近代中日服饰交流史》第三章 第三节)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历史|《日本生活文化史》深度解析日本生活与文化的交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1
赏读|李小龙之前和之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9
“LV店里都是中国人!”日元贬值下,海外游客涌入“扫货”
中新经纬 2024-04-20
赏读|通胀,还是通缩——全球经济迷思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7
赏读|《挣脱京都》:中国之真身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6
赏读|糕点与砂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01
赏读|欢迎来到日本中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01
历史|日本中世的文化生活开放,活泼,盎然生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