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政策性降息“组合拳”发力稳经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14 16:25

从5月份的宏观经济运行看,增加流动性是应有之义。6月13日,央行发出公告,即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20亿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9%,相比上一交易日下降10BP。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是短端政策利率,本次下调意味着政策性降息启动。7天逆回购利率下调后,本周四一年期MLF利率也将跟进下调,再叠加新一轮存款利率降息,6月LPR有望下调。当日央行公告亦称,下调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隔夜期下调10个基点至2.75%,7天期下调10个基点至2.9%,1个月期下调10个基点至3.25%。

政策降息释放的信号是多维度的。一方面,凸显中国货币政策利率工具较多,包括公开市场操作(OMO)、中期借贷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抵押补充贷款(PSL)、超额准备金利率等。政策降息“组合拳”打出,凸显央行可以根据宏观经济运行和市场流动性多寡,通过一种或多个政策工具的方式,释放政策利益调控信号,并通过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调整,对市场两端进行传导,补足流动性短板,提振市场信心。另一方面,意味着我国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运行的有效性,可引导市场基准利率不偏离政策利率的轨道,确保市场化利率体系的风险可控。

更重要的是,中国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具有逆周期调控的特点--美联储和欧洲银行的紧缩货币政策尚未结束,中国实现政策性降息,凸显中国经济运行的韧性和自信。当然,中国采取政策性降息释放流动性,也折射中国货币政策的“适度”。毕竟,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国也受到美西方货币政策及衍生效应的传导和影响,在实施“逆周期”货币政策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来自美西方货币政策的影响,所以既是“以我为主”也考虑到了市场传导因素。这符合我国稳经济的市场逻辑。

一季度经济运行超预期,无论是GDP还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都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一季度超预期的经济指标,属于经济常态运行后的恢复性增长,特别是消费更是被疫情抑制后的强烈反弹,加上疫后市场信心的高涨,使得一季度经济运行成绩单很抢眼。然而,疫情三年带来宏观经济和社会民生的负面影响需要更长的时间去消化,也需要更多的政策工具去助力提振。因此,从投资到出口再到消费,提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经过第一季度的发力后开始呈现后劲不足。

从供给侧看,市场主体需要更多时间“疗伤”,如通过裁员降本求生存,还要修复资产负债表,供给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流动性,但在系列财政货币支持政策的供给之下,政策面也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缓冲。此外,由于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已成惯性,投资也会受到限制,金融机构在支持市场主体融资方面也会变得谨小慎微。从消费端看,假日经济的消费火旺掩盖不了就业担忧和收入焦虑的真问题。这也是市场主体市场生存艰难所导致。企业不景气,就业受影响,居民收入会降低,自会影响消费。

数据显示,4、5月份CPI和PPI维持低位运行,市场出现通缩声音。同期PMI也连续2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股市和楼市也受到波及。在此情势下,稳经济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货币政策调整,释放更多流动性,解决企业资金不足难题,就成为当务之急。而且,CPI、PPI低位运行,也为政策性降息提供了更多主动空间。

打出政策性降息“组合拳”,具有滴灌效应,避免了“大水漫灌”式强刺激对宏观经济运行带来的副作用。这也是中国式货币政策的优势所在--货币政策聚焦于实体经济,持续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也助力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等。加上财政政策的支持,更能起到补短、强链、稳基础的作用。

越是如此,越彰显政策性降息多手段发力的重要性,也越能体现货币政策逆周期的可行性。而且,货币政策也找到了稳经济的关节点,即稳就业。就业稳了,既是供给侧系统性好转的结果,也给消费端提供了可持续动力。两端向好,内需市场也从萎缩变为扩张,制约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也被激活。

文/张敬伟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系列降息组合拳落地 央行逐步理顺由短及长利率传导关系
财联社 2024-07-26
中证报头版:降准降息有空间
中国证券报 2024-05-08
货币政策接续发力稳增长
经济日报 2023-09-15
金观平 | 货币政策接续发力稳增长
​经济日报 2023-09-15
政策性降息再次落地,后续降准仍然可期
第一财经 2023-08-15
北青快评 | 打好稳经济组合拳,让“通缩”成为伪命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9
货币政策储备足,降准降息仍有空间
中国证券报 2023-07-24
政策性“降息”有望带动LPR下调 调降10个基点为购房者减轻的利息压力有限
证券日报 2023-06-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