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普及有了“沉浸式”第二课堂 上海长宁沪剧艺术馆开馆
新民晚报 2023-06-11 10:05

彩绘玻璃、红木楼梯、欧式壁炉,华丽的旗袍、洋装,配以委婉悠长的经典唱段,让人恍若进入了沪剧《雷雨》的场景。今天(10日)下午,位于上海北渔路95号的长宁沪剧艺术馆揭幕。这也是全国四个直辖市中首个区级戏曲艺术馆,不仅展示了长宁沪剧团74年历史,同时也成为“沉浸式”沪剧普及的第二课堂。

长宁沪剧团是上海为数不多的区级戏曲院团,其前身是创办于1949年的努力沪剧团。走进艺术馆,面前便是一条“时光长廊”,两侧的墙壁上,《秋海棠》《魂断蓝桥》《母亲的情怀》《陶行知》《小巷总理》《赵一曼》《上海屋檐下》等脍炙人口的沪剧的剧照、海报穿越70多年的历史而来,和一件件舞台道具、一张张充满年代感的报纸一同,展现着长宁沪剧团从“努力”到传承与创新的发展之路。

多年来,长宁沪剧团扎根社区、扎根百姓、扎根生活,在创作众多优秀作品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沪剧观众,他们对剧团的剧目如数家珍,很多选段不仅会哼唱,甚至可以模仿表演。剧团的演职人员和观众亲如家人。同时,剧团还在新泾中学设立了陈甦萍沪剧传承基地,致力于让青少年学生了解作为“上海声音”的沪剧的魅力,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多彩,同时也培养、挖掘沪剧苗子。在揭幕仪式上,长宁沪剧团的演员王斌、张燕雯和几位沪剧社团的爱好者一起,合作演唱了《陶行知》和《雷雨》选段,新泾中学的一群孩子也表演了《赵一曼》选段,惟妙惟肖的表演,赢得阵阵掌声。

长宁沪剧团团长陈甦萍表示:“长宁区有了戏曲艺术馆,对于普及传统戏曲、传承上海文化、培养戏曲新人、保护中华文化基因,都是一件大好事。”未来,艺术馆还将丰富展陈内容,不断更新展品,运用数字化展示手段,让参观者和“上海的声音”——沪剧零距离接触。同时,艺术馆还将开展丰富多彩的沪剧传承、研习活动,组织演员、沪剧爱好者和学生一起互动、交流、展演。

今天的长宁沪剧艺术馆开馆,也是长宁区“活力非遗 多彩长宁”202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的重头戏。在揭幕仪式上,区领导还为长宁区第八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项目授牌。四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分别是王斌(沪剧)、华超(撕纸)、李亚非(叶雕)和杨宁(沪上绣球制作技艺),三个非遗项目分别是面瘫外治疗法、虞山吴派古琴艺术和百衲布艺。

文/新民晚报记者 邵宁

编辑/乔颖

相关阅读
更好发挥博物馆“第二课堂”功能
光明日报 2024-08-14
“王蓉蓉京剧艺术传承基地”在烟台挂牌成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8
图片故事丨孟戏人生 高腔传世
新华社 2024-06-06
让博物馆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光明日报 2024-05-17
“2023年智化寺非遗音乐荟”精彩亮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3
福建省百花文艺奖获奖作品展演亮相国庆假期
中国新闻网 2023-10-04
双节园博赏大戏 诸多稀有剧种亮相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02
名家名团荟萃 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启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