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青诉 | 未实名认证也照样“畅通无阻”!实测:部分交友软件仍对未成年人“不设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09 11:53
更多资讯 关注半两财经

近日,多名网友发现并举报部分交友软件对未成年人使用把控不严,北京青年报记者体验发现,在使用多个陌生人交友软件时,并不需要进行实名认证,未成年人就可以“畅通无阻”地使用这些陌生人社交软件。尤其值得注意是的,在功能上,未认证账号与其他账号使用并无区别,部分直播内容存在“擦边”的现象,未实名认证的账号也可以随意购买成人用品。那么,这种现象如何破?多位业内人士对此提出了建议,在没有用身份证登录的情况下,可默认开启青少年模式。

微信或手机号登录即可使用,青少年模式隐藏较深

今年儿童节前后,北青报记者对soul、探探、陌陌等多个社交App进行实测。北青报记者发现,使用上述App时,只需要选择用微信或者手机号进行登录即可正常使用。在设置中可以看到,北青报记者并未进行“实名认证”,但是并不影响平台正常使用。

这些平台在注册时都提示,用户须在18岁以上,比如soul在注册后,需要用户选择出生年月,但是用户随意填写一个18岁以上的日期就能无阻碍进入界面。其中,soul需要使用虚拟头像,探探、陌陌则需要添加真实清晰的头像。

在使用过程中,上述APP会向用户发送青少年模式的弹窗,也就是说,上述App均设置了这一功能,不过部分软件青少年模式隐藏地比较深。北青报记者看到,进入Soul的青少年模式需要实名认证,实名过程中会有人脸动态识别。测试者输入自己的实名信息后,就无法再进入青少年模式。探探、陌陌的青少年模式则是直接设置密码,不过北青报记者测试发现,探探需要点击多次才能找到青少年模式。

针对不实名认证却能正常使用的情况,北青报记者以无实名的账号询问陌陌客服,客服回应称:“不实名也是可以使用的,部分需要实名使用。”当再追问不实名会影响哪些功能使用时,客服并未正面回答,当北青报记者询问不实名是否会限制消费时,客服表示:“不实名也不会限制消费。”

不实名认证可为主播打赏 自动跳转微信或支付宝

北青报记者看到,在soul、探探、陌陌中都有对用户进行充值消费的引导,探探和陌陌中还有直播打赏功能。

北青报记者发现在直播中给主播进行打赏时,探探和陌陌两个软件中,即使是未实名认证的账号,也会自动跳转至微信或支付宝,北青报记者尝试充值5万元时,一路并未有任何提示或对于未成年人的二次验证。在充值这三个交友软件时,未实名账号也没有限制消费,能够充值最高金额的soul币、探探币、陌陌币。

这些社交软件也有VIP服务。比如有的通过VIP服务能够得知“谁看过我”、“匹配过谁”、“无限次右滑”等等功能。测试者在使用探探时,显示56个人“喜欢我”,然而想要知道是谁“喜欢我”,会弹出开通SVIP超级会员的链接,只有充值才能“解密”。而未认证的账号也可以正常进行VIP充值。

推送内容未经区分 未实名认证也可以搜到成人用品

北青报记者在某交友软件上使用没有实名认证的账号,并在简介中标注上“初二”。在首页搜索了“初中交友”、“初中生滴”、“初中处”、“初二 男”、“情趣内衣”、“成人用品”等关键词后能够看到大量相关的推送内容。北青报记者尝试购买一些成人用品时发现,页面也能够自动跳转至微信或支付宝。也就是说,如果未成年人没有在这一平台实名认证,也并不影响其使用。

在这些以交友为主的社交平台上,北青报记者测试发现,平台依旧存在很多未成年人交友内容,虽然部分是寻找“闺蜜”、“朋友”、“学习搭子”,但是还是有许多未成年人在这一平台寻找“恋爱对象”。

经过几次关键词搜索后,北青报记者用测试账号再次打开上述交友软件,首页推送也相应变成了与关键词有关的相应内容,其中未成年人交友也直接且多次地出现。在购物一栏中,推送的商品大多数也符合此前的关键词。

也有多个平台对青少年用户做出限制

实测中,北青报记者也发现,也有多个视频平台在青少年保护模式下,平台会在内容、使用时长以及消费等方面对青少年用户做出限制。

例如每天使用时间不得超过40分钟,每天晚间到第二天早上的时段内禁止使用该软件,以及无法开启或观看直播,不能打赏、充值、提现等等。比如有调查显示,青少年模式下,微信支付中除手机充值、城市服务和防疫健康码3个功能外,其他生活服务、交通出行和购物消费类的功能全部禁用,金融理财类功能则直接隐藏。短视频应用快手和抖音禁止青少年观看直播,从根本上防范了青少年充值打赏的风险,抖音还关闭了抖音商城。视频平台爱奇艺、腾讯、优酷和芒果TV关闭了会员中心和金融福利、游戏等其他一切消费渠道。B站也关闭了会员购和充值打赏等消费操作。

建议:没用身份认证登录默认开启青少年模式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数量庞大。《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91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一份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的调查显示,自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北京互联网院共受理涉未成年人民事纠纷143件,案件逐年增长,案件中游戏充值、直播打赏类案件占比最大。其中,涉诉未成年人逃避家庭监管及防沉迷措施现象较为突出,绝大多数未成年人存在逃避家庭监管、规避平台认证措施的情形。同时未成年人易受不良信息影响,有的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浏览含有色情、血腥、暴力的不良内容,有的未成年人受到网络骂战、“网络水军”的影响,学习模仿不良网络行为。

也正是如此,针对北青报记者的实测结果,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商建辉教授认为,尚未对青少年用户做出限制的平台做法不符合规范。“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及《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等相关政策的明确要求,网络平台应当制定专门的儿童个人信息保护规则和用户协议。因此平台的这种做法应当改进,否则可能会产生儿童过早成熟、网络被骗等危害。”

对于平台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措施应该怎样改进这一问题,商教授提出了以下建议。“目前的学术界有一些声音,主要从以下视角进行网络互联网平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指标体系:信息提示、技术保护、防沉迷(综合)管理、应急投诉和举报机制、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科学普及和宣传教育等6个维度共 19个指标。”

“技术保护、信息提示、科学普及和宣传教育是互联网平台未成年人保护的薄弱环节,平台应首先加强技术安全保护,实现平台规范管理;其次构建全方位信息提示矩阵,优化未成年人使用环境;再者践行多元知识普惠理念,做好科普和宣传教育;最后完善青少年模式,丰富面向未成年人的内容池。”商教授表示。

有不愿具名的运营商人士对北青报记者表示,“用手机号注册,并不等于实名认证。运营商不会把所有的用户个人信息随意同步给所有的平台。不排除运营商和部分较大的平台合作,授权平台通过手机号进行信息识别,但是前提是双方签署协议,要能确保对方安全地存储、规范地使用个人信息,有这个能力才行。因此,不能说用实名的手机号注册了,就等于实名认证了。”

此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也建议,“针对没有进行身份认证的用户,平台可默认该用户进入青少年模式,“这样可以最大范围地保护未成年人浏览适龄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实习生 李玉洁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全面优化青少年阳光上网 上海公安网安部门推出四项举措
央视新闻 2023-06-17
《嵌入式短视频平台未成年人保护研究报告》发布,专家建议统一短视频“未保”标准
南方都市报 2023-01-11
孩子游戏充值退款纠纷频发:实名认证该如何再加强
澎湃新闻 2022-11-11
钻空子恶意申请退款 有人动起网络“青少年模式”歪脑筋
工人日报 2022-09-29
短视频成孩子们暑期沉迷“新选择”:不想学习想当网红
法制日报 2022-08-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