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警惕!这些是侵袭性真菌易感人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07 17:30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的广泛应用,免疫缺陷患者人数不断增多。全球每年约3亿人罹患严重的真菌感染 ,其中侵袭性真菌病(IFD)年发病率约27.2例/10万例,且高危群体侵袭性真菌病发病率、死亡率不断上升。而由于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往往延误治疗。那么,哪些人群要重点关注侵袭性真菌病呢?听听专家怎么说。

困扰人类的真菌病超百种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徐英春介绍,真菌实际上是微生物当中的一大类。目前,在人类的致病真菌里,医疗机构当中能够分离到的真菌病种类至少有一百多种。随着流行病学变迁,我国罕见真菌及非白念珠菌感染呈上升趋势。中国糖尿病合并侵袭性毛霉病的报告病例数持续攀升;非白念珠菌在念珠菌属感染中占半数以上,其中又以近平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感染为主 。

不过有些特别罕见,且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是有非常大的差异。比如,广东、者广西一带发现的马尔尼菲篮状菌,在东北地区就很罕见。再比如,在哈尔滨发现的侵袭性白念珠菌,这种真菌在广东沿海地带根本找不到。所以说不同的地方它的地缘热带气候也好,或者各种气候的差异,植物、环境、动物都可能会影响到微生物种类之间的差异。

合并真菌感染 死亡率高达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施毅教授介绍,侵袭性真菌病(IFD)是血液、感染、呼吸、重症监护等多个相关临床科室共同面临的难题。目前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且高危易感患者往往伴有基础疾病,对于患有恶性肿瘤、血液病、呼吸系统疾病、艾滋病和重症肝病等免疫功能缺陷的高风险群体而言,一旦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病死率高达39%至100% 。

“虽然我们的诊断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仍然需要更多安全性高、药物相互作用更少的抗真菌治疗武器,帮助高危患者度过难关,避免死亡的发生。”据介绍,用于侵袭性真菌病治疗的药物——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目前已在我国正式获批使用。其提高了药物安全性,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且能够有效减少药物间相互作用。

它的症状不典型 早期诊断困难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明贵教授介绍,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因此经验性治疗是对IFD患者主要的治疗策略。尽早识别易感患者或疑似真菌感染的患者并采取措施,对于降低与 IFD 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徐英春介绍补充到,侵袭性真菌病在感染后会出现发热,这是最主要的症状。另外也可能在呼吸道感染中出现咳嗽,影像学会有改变。但通过这些症状就断定这是真菌病是不可能的。这种感染疾病几乎很多临床症状都是非常类似的。要想确认是否是真菌感染,更多的是靠微生物学来诊断。微生物诊断就是针对真菌这块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把真菌从形态学,从培养或者从免疫学,从分子生物学上去做诊断。

这几类人群 更易被真菌侵袭

尽管从临床表现上不易判断。但真菌病比较特殊,他有可能会出现在特定的几类患者群中。

徐英春主任举例说,比如说造血干细胞移植,这样的患者会使用一些免疫抑制剂,这就是易感人群;第二个是糖尿病患者。有基础疾病糖尿病的人,住院之后就发现他可能有一些感染,感染当中真菌病就是其中一个高位的;另外还有使用导管的人群,比如住ICU上来就静脉导管,就靠导管静脉来给营养支持疗法,但常常可能会从导管侵袭性的皮肤黏膜有创伤,就有可能会把念珠菌带进去;此外,还有广谱抗菌药的使用,广谱抗菌药使用时间长,这种情况下久治不愈发烧的感染疾病有可能会出现念珠菌或者出现真菌病,是这样一些基础病可能会决定他是不是有可能得真菌病。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洁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超级真菌”,你了解吗?
疾控U健康 2023-05-08
耳念珠菌:不必恐慌也不能轻视
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04-18
这个致命真菌离我们有多远?
北京青年报 2023-04-15
对于耳念珠菌,不必恐慌也不能轻视
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04-07
耳念珠菌受关注,北京疾控提醒:不能轻视也不必恐慌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4-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