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流行开来一个“新词”,叫作“全职儿女”。
所谓“全职儿女”,指的是一种新型的脱产生活方式:毕业后,年轻人先寄居在父母家中生活,并通过付出“劳力”或“脑力”,来换取父母的经济支持。另一方面,同时保持学习的状态,以此阶段作为“过渡期”,寻找符合自己预期的工作……
听起来,与国外青年常说的“gap year”有点类似,都是在为职场生活作准备。但不同的是,“gap year”是安排一次长期旅行,“全职儿女”是暂时停歇脚步,等待一个机会。
豆瓣平台上,3000多名网友聚集在一起,组成了“全职儿女工作交流中心”。从小组分区分享的故事来看,选择成为一名“全职儿女”的原因,每个人都不尽相同。
有的人是为了考公,有的人是为了考研,有的人是没有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还有人是想多花一点时间,陪一陪自己的父母……
对于“全职儿女”的评价,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表示支持,点赞他们敢于停下脚步的勇气;也有人表示“不理解”,在小红书平台,就有网友发出疑问:该工作的时候,不去工作,在家里靠父母花钱,这难道不是一种新型的“啃老”方式吗?
河南女孩小张(化名)在今年刚刚摆脱了“全职儿女”的称号。2021年,她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家,不是“不想去工作”,而是因为她计划考市区公务员,研究生毕业当年没考进,毕业后一年也没考进,直到2023年,她才通过了笔试面试,给自己长期以来的理想“划上”圆满的句号。
“我爸妈比较支持我,不过总会有外人不理解吧,毕竟毕业一两年了,没挣钱,还要花父母的钱。”小张告诉记者。
除了小张,还有很多人在网络上公开“晒出”自己的全职儿女生涯。一名网友分享,她3岁住宿,10岁出国,36岁才真正和家人一起住:辞职后,本来没打算住家里,毕竟一个人漂泊惯了,但真的看到父母年纪大了,手机不会用,网购也会上当,就先住一起,这一住就是5年了。
这届年轻人在上一种很新的班
“全职儿女”为什么会成为一种热门的脱产生活方式?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后梦婷觉得,“全职儿女”的出现,与当下的经济形式、就业形式和教育体制等复杂因素紧密相关,“它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只是在当下成为了一个被关注、被争论的热点。”
关于这点,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胡小武也持有相似观点:这不是新现象,一直就有慢就业这种方式,“这几年受到关注,主要还是职业内卷的原因。”
后梦婷表示,从社会层面来看,这一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是比较大的,虽然已经出台了很多帮助就业的政策,但是由于政策的成效显现一般具有滞后性,“因此这几年的压力很大。”
另外,她觉得,我们的整体的教育体制处于调整期,学历并不意味着能力,毕业也不等于会就业,教育规划需要不断调整,与社会需求向适应。“种种原因,全职儿女可能是个迫于无奈的选择。”
同样是社会学出身的武汉大学教授夏柱智,对“全职儿女”一词持有比较积极的看法。在他看来,目前主动待业青年,确实不少,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一代年轻人没有那么多生存紧迫问题,“他们追求兴趣,追求特定职业。”
全职儿女的背后需要家庭的包容,面对着社会的转型。“很多家庭有经济条件,等得起了;社会舆论也比较包容了;灵活就业机会增多了,而且收入也不低,还体面。”夏柱智总结说,各方面条件,促成了全职儿女成为了一种现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孙庆云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