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需要释放“认知天性”
中国教师报 2023-06-04 12:11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认知天性”在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通过“认知天性”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帮助学生扩大阅读范围、发展阅读策略?作为教育者,可以从“选什么书”“谁来选书”“怎样读书”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

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目前,一些学校在开展整本书阅读课程中,所选择的书目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教材中“快乐读书吧”的相关内容,比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的《鲁滨孙漂流记》;第二类是教材中课文拓展出来的整本书,比如学习《刷子李》时,教师便会引导学生阅读《俗世奇人》;第三类是学校的校本课程书目,由学校语文教师团队共同商议决定。

以“快乐读书吧”为例,一至六年级分别涉及的阅读种类有儿歌、童谣、儿童故事、童话、寓言故事、神话、科普作品、民间故事、古典名著、成长小说、世界名著等,从入选书籍类型比例上不难看出,“快乐读书吧”的书目选择是偏文学的。教材中的延伸书目和学校校本课程书目,也会出现文学书目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其实,根据阅读的常规分类,一般可以分为:知识性阅读,取材主要来自报纸杂志或百科全书;文学性阅读,取材主要来自短篇故事、小说、诗、戏剧、短文等,还包括古典和现代文学作品;说服性阅读,取材来源包括演说词、社论、评论、广告等;实用性阅读,取材来源包括时刻表、说明书、产品保证书、申请书、消费手册等。

多样化的练习才能促进知识的活学活用,学生的阅读也应该包含真实而丰富的阅读文本,所以改变学生阅读类型的单一化是构建阅读课程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阅读同样需要营养均衡,教师可以给低年级学生提供一些图片较多的非虚构类文本进行兴趣激发,到了中高年级再逐渐过渡到虚构类和非虚构类所占比重接近的样态。

成人隐藏在背后

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这个问题出发——学生读什么书、谁来替学生选书,这是一个最应该反思讨论的问题。

目前,许多学校的阅读书目往往由语文教师来推荐,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观念为学生挑选自己认为最适合、最精良的书籍,但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他们有不同的性别、年龄、兴趣、偏好,适合他们的书籍也应该是千差万别的。然而,在阅读书目的选择方面,学生几乎没有发言权。

作为更成熟的阅读者,成年人的选择固然重要,但学习主体对于学习内容的自定和同伴之间的互相商定,很明显应该是更重要的参考选项。有的学校会将许多新书放在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并不进行刻意引导和宣传,而是暗中观察、默默记录一段时间内学生的借阅情况,然后再决定对哪些书进行重点推荐,这不失为一个可以借鉴的方式。

当然,学校还是要对学生的阅读书籍进行甄选,只是不要大包大揽。教师要耐心听从学生的想法,这不仅是对大多数学生阅读品位的尊重和信任,而且是帮助学生建立以个人兴趣和需要为中心的蛛网式知识结构和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途径。

培养独立的阅读者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独立的阅读者,即离开学校的学习环境、离开父母的督促、离开教师的指导,阅读者依然对阅读充满兴趣,掌握不同文本的有效阅读策略,具有能够持续不断独立阅读整本书的毅力、借助阅读解决实际问题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以这样的目标来评估整本书阅读课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教学模式、评价标准等都需要进行调整。

教师不应再是知识的绝对权威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共同分享者、示范者、组织者,学生不仅是学习主体,也是学习分享者和自我责任人。教学模式也应该从教师提出话题、学生参与回答,转向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等。相关学者对阅读模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有三种阅读模式是流传最为广泛的: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相互作用模式。

自下而上模式指阅读者从文本的基本组成单位着手,通过逐层辨认、组合这些元素达到建构文本意义的目的。受到这种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认为学生的阅读一定要从认字、识词、读句、阅段开始,最后才过渡到整篇文章的学习。不过随着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这种自下而上模式的弊端和局限性也日益暴露出来。

自上而下模式指出,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必完全掌握字词、句子,只需要掌握关键字符,然后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图式进行预测、揣摩,最后建构意义。这种模式后来也受到一些质疑,认为可能会导致学习者阅读文本时出现困难甚至误读文本。

相互作用模式则是自上而下阅读与自下而上阅读的结合,两者结合才能揭示阅读的实质过程。怎样才能释放学生的“认知天性”,营造高质高效又充满趣味的整本书阅读课堂呢?我认为不妨打破现在比较流行的推荐课、推进课、交流课、拓展课等常见模式,构建“回忆—提问—交流—拓展”模式。

“考试是最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但是这里的“考试”不是出一张试卷问“猪八戒的耙子有几根钉”“夏洛留下了几个孩子”“秃鹤的村子里种了什么树”,而是让学生读完一章或整本书后,用回忆的方式把记住的细节用思维导图表示出来。这种“自己考自己”的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对书中内容的记忆。在回忆过程中,学生释放“学习天性”,变被动为主动,极大提升了对文本的理解和建构能力。接下来,每个学生可以在空白纸上写下自己的问题,然后全班交流,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一起讨论,最后根据对各种问题的讨论开启跨学科或单学科拓展活动。

总而言之,只有释放了学生的“认知天性”,才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持续而长久地发展下去。

作者/付雪莲,单位系广东省珠海市高新区金鼎第一小学

编辑/崔毅飞

相关阅读
张国龙新作《山月当归》:新课标视域下整本书阅读范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4
中关村图书大厦“暑期人文阅读研学营”开营,提倡名著要整本书阅读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8-01
阅读|选书新视角,阅读新体验 接力出版社新书入选今年学前及中小学生暑期阅读书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5
读创班级 | 种好班级“阅读树”
中国教师报 2024-03-14
让短视频时代的阅读回归“慢节奏” 93位语文名师发布2024寒假推荐书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5
北京曹雪芹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京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5
生活|《读书破内卷》:整本读经典涵养一生的读书兴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3
暑期,让孩子爱上整本书阅读
光明日报 2023-08-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