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特别提醒有钱不还的被执行人,切莫自作聪明、切莫以身试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9 11:09

5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10件人民法院能动司法(执行)典型案例。 

在现场,有记者提问,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乘坐飞机高铁,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也有人利用漏洞,找“黄牛”能买到票,对此,人民法院有什么对策?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毛立华说,被限制消费的被执行人通过“黄牛”购买飞机票高铁票,属于典型的规避执行行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他说,逃避执行、规避执行、妨害执行等拒不执行行为,严重侵害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严重损害司法公信和社会诚信,是切实解决执行难道路上的“拦路虎”,必须依法严厉打击。

毛立华透露,近期,最高人民法院计划将被执行人违反限制高消费规定乘坐飞机高铁的名单进行全面调查核实,结合调查结果和案件实际情况,依法依规开展打击行动,包括采取罚款、拘留等措施,直至追究其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刑事责任。

同时,对“黄牛”顺藤摸瓜、露头就打,依法依规开展打击。

毛立华表示,罚款、拘留、追究刑事责任构成一个层层递进的惩戒体系,对不同情节的拒执行为施以相应惩戒,体现强制执行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特点。

根据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对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依法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将受到刑事处罚。未构成刑事犯罪的,可以视情节通过罚款、拘留等方式进行教育、惩戒。

对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财产、违反限制高消费令等被执行人而言,如果被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后仍拒不执行,严重妨害司法秩序,损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的,司法机关可以依法追究其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刑事责任。

毛立华说,“特别提醒有钱不还的被执行人,切莫自作聪明、切莫以身试法。”

据悉,近年来,人民法院不断加大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力度,依法审理了一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案件,起到了一定的威慑惩戒和教育引导作用。2022年,人民法院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究刑事责任3198人。

毛立华表示,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将做深做实新时代能动司法,适时出台新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司法解释及规范性意见,发布一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典型案例,联合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开展集中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公检法机关依法惩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的常态化工作机制,不断凝聚依法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的强大合力,引导被执行人自觉履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编辑/张丽
校对/罗晶

相关阅读
欠前任4万元不还 被传唤还骂人威胁法官 法院:拘留15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7
欠钱不还还要去三亚旅游 已到车站的他行程被法官叫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2
法院重拳打击 如何让“老赖”无所遁形?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5-21
黄婷婷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限制高消费
​@法治日报 2023-02-28
被执行人拒不履行判决还转移财产认为法院拿他没招 结果因犯拒执罪获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