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生产与消费关系有所改善,需求修复仍是关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6 15:47

5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 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数据显示,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10亿元,同比增长18.4%,比上月加快7.8个百分点。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833亿元,同比增长8.5%,比1-3月份加快2.7个百分点。

从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实现情况来看,增幅达到了18.4%,比上月又有了明显加快。如果能够维持这样的良好态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得到有效发挥,从而推动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特别是就业,将有充分保障。

那么,当如何看待当前的消费市场形势呢?市场需求能否支撑消费保持良好的态势呢?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有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呢?客观地讲,在经济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之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确实得到了一定改善,消费制约生产的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特别是商品零售、餐饮、旅游、文化等方面的消费,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从而给生产形成了比较大的促进作用,带动生产领域的有序恢复。但是,由于国际国内形势仍然复杂多变、长期积累的矛盾尚没有得到完全根治,市场需求的修复尚处于比较困难的状态,需求对消费的制约仍然比较突出,因此,如何有效修复市场需求,激活市场消费,对发挥消费的决定作用十分重要。

众所周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在卖方市场格局下,生产者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价格如何确定,多由生产者说了算,消费者没有话语权,只能把目标锁定在买到商品上,而不是选择自己称心如意的商品。反之,则是消费者说了算,生产者没有话语权,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如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就无法实现产品的价值,就有可能使劳动白白浪费,企业出现亏损。

很显然,眼下的市场,总体还是买方市场,是由消费者决定市场供求关系的阶段,需求不足带来的商品供过于求,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特别是中小企业,直接受制于需求不足,生产经营十分困难。即便矛盾有所缓解,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相比,仍然严重不足,无法满足企业的生产需要,无法支撑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也就是说,加快需求修复,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最为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从国际环境来看,全球经济恢复乏力的局面,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甚至有恶化的风险。特别是美国,受持续非理性加息的影响,银行体系受到了严重冲击,发生新一轮金融危机的风险也在加大。而高通胀治理效率不高,货币政策有可能继续行走在紧缩之路上,对银行的冲击进一步加剧,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国际市场需求不足的矛盾也会加剧,特别是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是大概率事件。自然,会对出口带来不小的影响。如何开辟新的出口通道,避免出口出现较大幅度下滑,是必须切实关注的问题。

从国内环境来看,虽然商品零售、餐饮、旅游、文化等方面的消费有所恢复,但是,基础并不牢固,需求的内生动力没有激活。特别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基础设施持续高位增长留下的资金运行效率偏低、生产性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不足,对消费市场整体格局的影响仍然很大,需求修复效率不高、力度不大,对消费的正面作用与积极影响尚没有真正形成,消费恢复仍然处于试探性阶段。只有当生产性消费全面恢复、企业投资热情充分释放、需求真正形成,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才能有效协调。

就眼前而言,推动需求修复应当把重点放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发放消费券、鼓励员工休假等稳定零售市场、餐饮市场、旅游市场,确保消费恢复的势头不改,努力发挥消费对生产的支撑作用,增强发展信心,提升发展预期;二是给中低收入人群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给大学毕业生发放一次性就业补贴,鼓励居民消费,激励大学生创业;三是继续出台推动企业加大生产性投资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投资,扩大生产性消费空间。

文/谭浩俊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 |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市场需求有效提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1
北青快评 | 打好稳经济组合拳,让“通缩”成为伪命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9
北青快评 | 中国经济“期中考”符合预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8
北青快评 | 政策赋能给民企注入更多信心和动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28
北青快评 | 切实解决经济恢复中宏观快微观慢问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