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科幻产业守望远方需要厚植发展土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4 15:30

近年来,以《流浪地球》等影片为代表,中国科幻电影涌现出一批高品质佳作,不仅在国内取得优秀口碑与可观票房,还在海外市场收获积极反响。不少国外影迷的目光正逐渐从“中国武侠”转向“中国科幻”,他们借此进一步了解到中国人对宇宙的认知、对未来的想象,以及对人与科技关系的思考,也看到了在科幻电影这一源于西方的电影类型中独特的中国表达。

此前发布的《中国科幻发展年鉴2021》表明,2020年中国科幻产业总值为551.09亿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科幻影视产业产值大幅下降,科幻游戏产业产值快速增长。到2021年上半年科幻产业产值就已达362.92亿元。科幻周边产业年产值为21.2亿元。其中《流浪地球》《三体》等热门科幻IP的周边产品仍占主流。科幻动漫和科幻网络文学的周边渐露锋芒。

在此前举行的第五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中,由《流浪地球》导演郭帆监制、孔大山导演的科幻片《宇宙探索编辑部》,以创新的伪纪录片形式在本次电影展上斩获了四项影片荣誉,这也“科幻”这一文学类型再次进入公众视野。随着市场对于科幻认可程度的持续提升,各类科幻文学、动漫、影视、游戏作品不断涌现,科幻市场呈现出欣欣向荣、百家争鸣的景象。

科幻开启了通向未来世界的一扇窗口,激发着创新力、创造力。在此前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明确提出要实施科幻产业扶持计划,并制定了建立科幻电影科学顾问库、组建全国科幻科普电影放映联盟、打造科幻产业集聚区等有力措施。

科幻作品是培育想象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激励创新创造的催化剂。近年来,我国在火星探测、量子通信、基因组学、“人造太阳”、“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等前沿领域取得的成就,激发了科幻想象,催生了一批广受欢迎的优秀科幻小说、科幻电影。从创作源头到产业终端,致力于打造科幻全产业链,促进科幻产业全面发展。随着市场容量不断扩大,科幻产业将集聚更多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

面向未来,我国科幻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科幻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要注意概念创新、理论创新、模式创新,以市场为导向,注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才有可能更好的发展。一方面,科幻产业研究不仅仅要做理论分析,还要创建自己的算法,深入实践挖掘产业数据,才能形成有理论和特色的区域科幻产业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搭建平台、优化政策、凝聚合力,努力构建科幻生态圈,才能让科幻产业的“星星之火”加速形成“燎原之势”,点燃更多人对科技前沿的探索热情,推动今天的科幻变成未来的现实。

科技的发展进步,为科幻产业提供着原始材料和动力。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人工智能、AR(增强现实)等新技术的快速迭代,为科幻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中国的科幻产业发展仍处于萌芽期,还在“青铜时代”,需要我们共同守望“黄金时代”的到来。

文/吴学安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科幻星球奖颁奖典礼召开 《流浪地球2》获评科幻作品奖最佳科幻电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9
打卡成都世界科幻公园:从古蜀穿越未来
成都商报 2023-10-20
《流浪地球2》爆单 科幻产业周边真的火了吗?
华西都市报 2023-09-25
2023中国科幻大会首次举办入围科幻短片展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30
共谋科幻产业发展之路 科技驱动科幻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召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