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专家”直播卖“药”可能违法:种草视频、消费评测等广告监管有新规
南方都市报 2023-05-09 11:30

网上的种草视频算不算广告?披着马甲的科普软文、植入广告如何规范?这些公众关注的行为即将受到相应的规范。

今年2月下旬,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印发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已于5月1日起施行。南都记者注意到,《办法》的部分规定剑指上述带有广告推销性质的知识介绍、体验分享、消费测评行为,还新增了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责任认定,将进一步维护广告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互联网广告业持续健康发展。

轻信“老专家”下单产品实则非药物无治疗功效

近日,市民陈伯看到直播平台里一个“老专家”语气肯定地推荐一款“百年扁氏关宁喷剂”:哪里痛喷哪里,没效果可以无条件退货。

看到视频里的“老专家”对产品如此有信心,也有消费保障,他果断下单几盒使用。然而产品一直到快用完,也没看到视频中宣传的效果。

在药品价格315网,不少消费者咨询百年扁氏“艾草液”“关宁喷剂”“三七贴”等产品是真药吗?效果如何?得到的回复均为:“不是药品,不能代替药物治疗功效,请消费者谨慎选择。”

5月5日,百年扁氏旗舰店客服向南都记者表示,该款产品不是药,也不是保健品。但是“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有积液、半月板损伤、老年人退行性关节疼痛都可以用,主要以养护、温热为主”。

那么治疗骨关节炎,用关宁喷剂有效吗?广州某三甲医院骨科医生表示,这类外用药物首先要鉴别真伪,同时还需有选择的使用,若有关节红肿热痛、皮肤破溃等不建议使用。

“以膝骨关节炎为例,中国有庞大的患者人群,同时也催生出庞大的需求。一些医疗条件落后地区的患者,往往容易受到视频广告引导盲目用药。值得注意的是,应根据不同病情程度采取相应治疗手段,不是一有疼痛就得温热。”

同时他建议,如果患者膝盖关节有问题,最好先找专业医师进行病情评估,要遵医嘱,应用正规药物进行治疗,也可采取针灸按摩等方法改善症状。

变相发布广告 商家应当重新申请广告审查

类似这样的种草广告,在社交平台上还有很多。

不少短视频或直播间里,穿着白大褂、洗手服的“专家”们,像电视购物广告一样,言之凿凿地介绍某款“神药”的效果。他们往往会罗列出从头到脚、由里到外的各种症状,引导消费者对号入座,从而选购不同的产品。

洗脑式宣传、价格实惠、不满意包退……一些靠刷短视频打发时间的中老年患者,往往容易轻信所谓的“专家”推荐,大量购买这类产品使用。

南都记者注意到,这类视频下方通常会注明广告审查批准文号,增加背书取得消费者信任。但在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开查询系统进行搜索,广告审核类别通常为“文”“图文”,商家用视频或直播口述形式宣传,是否涉嫌违规?对此平台有无责任?

资深法规研究专家徐泽兵表示,如果广告审查内容只是图片或文字,但商家通过拼接变相发布视频广告前,应当重新申请广告审查。否则依据《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商家未按广告审查通过的内容发布互联网广告,可以依照广告法第五十八条规定予以处罚。

同时平台也负有监管责任。《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广告主、互联网广告经营者和发布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其中《办法》第九条明确互联网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能够使消费者辨明其为广告。

如果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未按规定建立、健全广告业务管理制度的,或者未对广告内容进行核对的,依据广告法第六十条第一款规定予以处罚。

种草营销新规 细化“软文广告”、互联网直播广告等监管规则

近年来,互联网广告在广告形式、经营模式、投放方式等方面不断发展变化。据业内不完全统计,2020年我国电商平台互联网广告增长17.26%。

但在医疗、药品、保健食品、教育等领域,面对巨大的市场利益链,互联网广告也因为违法成本低、监管难度大等问题,导致种草营销泛滥、直播带货乱象频出,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一度也被社会诟病。

对此《办法》明确进行了监管规制。

《办法》明确将以互联网直播等方式直接或者间接地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商业广告、跨境电商广告纳入监管。进一步强化对弹出广告“一键关闭”、植入广告等领域的制度规定,增加了对含有链接的广告、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广告的专门规定。

同时细化了“软文广告”、含有链接的互联网广告、竞价排名广告、算法推荐方式发布广告、利用互联网直播发布广告、变相发布须经审查的广告等重点领域的广告监管规则。新增了广告代言人的管辖规定,为加强互联网广告监管执法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也为互联网广告业规范有序发展赋予了新动能。

据悉,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强对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的业务培训,做好对互联网平台企业及相关广告经营主体的行政指导,有效提升互联网广告监管能力和行业发展水平,增强各类广告经营主体依法合规经营意识,以高效能监管促进互联网广告业高质量发展。

徐泽兵呼吁,各互联网平台切实负起监管责任,利用大数据监测技术等手段,加强平台内容审核。同时消费者要仔细甄别,避免被营销广告所诱导,切实做到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当消费者遇到虚假夸大宣传、无法关闭的“弹窗广告”时,可拨打12345、12315进行投诉举报,向违法违规的“互联网广告”坚决说“不”。

文/项亮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深圳启动为期6个月的专项行动 严查广告与直播电商违法行为
广州日报 2024-05-08
2023年我国广告业务收入13120.7亿元,比上年增长17.5%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9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 “神医”“神药”广告违法典型案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4-22
青诉 | 市场监管总局曝光一批“神医”“神药”广告违法典型案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9
首例,探店营销视频没标识“广告”被罚款1万元
扬子晚报 2023-06-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