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文学|用责任敲响人与时代的大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08 17:00

2月24日晚,“五个一工程”奖、人民文学奖、全国读者最喜欢小说奖获得者罗伟章携新作《谁在敲门》(典藏版)及《凉山叙事》,与著名文学评论家贺绍俊,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岳雯,做客中国书店雁翅楼店,共同给读者带来一场关于“人与时代”的文学盛宴。

《谁在敲门》围绕一群子女给父亲庆生、治病到举行葬礼而展开情节,通过一个大家族的人际生态、不同阶层的生活细节,演绎了几代人的生生不息,呈现出无数人生命题。这部长达63万字的长篇小说自出版以来便受到读者与批评家的高度关注,入选了《亚洲周刊》2021年全球华人十大小说、《当代》2021年度长篇五佳、《长篇小说选刊》2021长篇小说金榜·领衔作品、中国小说学会2021年度好小说等文学榜单。《凉山叙事》是一部反映大凉山彝族脱贫攻坚历程的长篇非虚构文学。作品聚焦脱贫攻坚主线,真实再现大凉山摆脱贫穷、移风易俗的艰难历程,既写出了大凉山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真实的彝族生活,记录了脱贫攻坚过程中诸多难忘的人与事,也表现了罗伟章对民族文化现代化的多维观察和思考,整部作品情感饱满,思想深刻。

三位嘉宾就两部作品的创作经历、艺术魅力及文学价值展开了讨论。

(左起:岳雯 罗伟章 贺绍俊)蒋翼鹏/摄

用小说的方式,向生活致敬

贺绍俊表示,当代文学发展非常繁荣,每年都有上千本新的长篇小说,但是在这么多长篇小说里,能够拔尖的不多,他觉得罗伟章的《谁在敲门》绝对是一部拔尖的作品。他表示这是一部让人深受感动的小说,是一部真正的小说,罗伟章是用小说的方式去思考历史,思考现实,也是在对 “父亲”致敬,在思考 “父亲”的一生。

当然,《谁在敲门》不仅仅是这些,把它放在当代文学小说这样一个大的阵容里也感到它有非常不一样的地方。当今很多作家都会写有关乡村题材的作品,但是贺绍俊觉得罗伟章不是简单的把乡村写出来,他在写怎么看待乡村的人走向城市,怎么去拯救今天的乡村,思考乡村的未来。所以《谁在敲门》从故事线的角度来说会很好读,能带来阅读的愉快。另外读了以后会让我们思考很多问题,会对我们的现实、我们的历史、我们的人生,都有启发。正因为罗伟章写《谁在敲门》的时候他自己也在思考这些问题。所以,他就取了一个让人思考的题目《谁在敲门》。“谁在敲门?”他肯定不会明确告诉我,他让我们思考谁在敲门,也可能是未来的一只手在敲门,也可能是我们的命运之神在敲门。人与时代的大门,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去敲这个门,“谁在敲门”本身就暗示着这部小说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

岳雯则表示,《谁在敲门》自出版以来得到了很多文学界、评论界朋友的关注,有人说它是“乡土《红楼梦》”,这样的赞誉可见评论家对这本书的期待很高,它也满足了我们这样一种期待。

如何用作品叩响时代的大门

在谈到罗伟章日常如何创作的时候,他表示,在写长篇时喜欢把第一句话先写出来,如果没有出来这部小说是无法进行,因为他从来不写提纲,更没有提前拟人的名字。他认为,写小说最难的、最耽误进度的就是给人物起名,他也不喜欢写提纲,他觉得提纲规定了道路,他希望他的小说是自然地生长,随性的,可以没有规矩地生长出来,它可能长得野一点,长得有时候不像样一点,这些都不会影响到他作品的生长。文学创作的关键要有空间,包括语言、行为方式、思考路径。

罗伟章创作小说的灵感常常源自于他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他对自己的生活、生活所处的时代,包括这个时代下的人和人性都有自己独特的观察,通过平时的思考慢慢积淀,有意无意地朝着某个方向看问题,就写下了如《谁在敲门》《凉山叙事》等这样叙述时代与人的关系的作品。他认为一个人生存的基本难点,就是生命疑难的东西,我们面对生老病死,面对在这个时代当中我们应该做出我们自己怎样的回答,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什么样的定义,我们是谁?我们时代又是什么?这种定义就通过自己的作品慢慢地呈现出来。

如何在感性的意识流带领下创作出理性的作品

在分享会上,贺绍俊谈到《谁在敲门》时表示,很多人都在写家族小说,但罗伟章他不只是在写家族小说,更不只是简单地写家庭伦理,就如小说名字而言,谁来敲门?来敲门给父亲过生日,父亲是这个小说里面的一个核心人物,大家都是围绕着父亲来展开他们的故事。他认为,罗伟章在以往创作的小说中描写过父亲的很多种形象,父亲是他的牵挂,但是,当他写《谁在敲门》时,这个父亲形象跟过去的父亲形象却发生了变化,过去在他的小说中间父亲是一个很强悍的、很勤劳的形象,父亲在土地上勤劳地耕作,生命力非常顽强,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小说家对过去父辈的一种认识。在罗伟章曾经创作的小说里,他的父亲形象主要是从这方面展开。但是在《谁在敲门》这部小说中,一开始出场的是一个衰老的父亲,到后面父亲生病住院,再到离世,这只是小说一半篇幅,小说的另一半篇幅写的同样还是这个家族,却变成了一盘散沙,这是罗伟章通过这样一种描述,把这个乡村伦理、乡村文化、土地的现状摆在我们的面前。

贺绍俊还说,罗伟章在小说中也不做结论,他让我们去思考,我们未来将怎么走,我们的家庭将怎么走,我们的农村将怎么走,他把这些问题提出来了,这就是小说家高明的地方,他提出这些问题让我们去思考。贺绍俊认为罗伟章是一个地道的、不仅仅是用理性写作的小说家,如果小说家过于理性化,把前因后果都考虑得清清楚楚才开始写文章,这就不是小说。他觉得真正的小说都应该是意识流的小说,是作家情感的积累。罗伟章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思想的积累下,不断地酝酿,在新的灵感的促使下,看似非理性的指导,其实背后是有一条情感的逻辑、思想的逻辑在牵引着他,《谁在敲门》就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意识流小说。

在谈到理性思考与感性创作时,岳雯表示罗伟章的小说带给我们很大的审美价值,我们在罗伟章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中获得了数倍于我们人生的宽度与广度,同时,我们也获得了作家的眼光,知道我们生活的模样,知道了我们时代的模样。这样一种感性陈述的背后有着非常深厚的修养,这是罗伟章对时代、对人生的一种理性思考。《谁在敲门》《凉山叙事》,两部作品好像是两只笔,左手写小说,写感性的、跌宕起伏的、打动人心的、让你欲罢不能的故事,让你沉浸其中,让你从中得到各种各样感怀,让你在他人的故事里获得自己人生的一些故事;他的右手是一支理性之笔,写他的思考,那些激烈的思考,不是我们看到的“一时一地”,而是一个作家、一个知识分子的一种深远的忧思和对我们这个时代若干问题的有力追问,他让我们不得不随着他去面对作品本身。

带着责任感创作

贺绍俊在谈论到罗伟章作品《凉山叙事》时强调,《凉山叙事》给他留下最突出的印象是,它是一个审美的文本,罗伟章用一种真正创作文学的方式写脱贫工作。就像一个小说家一样写凉山的叙事。另一个方面,该作品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一种审美的要求,罗伟章还带有一种责任感,《凉山叙事》有着清晰的、深入的思考。罗伟章带着作家的责任感,他对自己要写的对象做了认真的研究,在作品中充分呈现出来。《谁在敲门》《凉山叙事》就是这样一个年富力强、处在他人生最好阶段的作家所能给我们带来的优秀作品,大家都认为,这是当代文学上不可忽略、不可错过的,甚至在当代文学史上都值得去阅读的作品。经过大浪淘沙,像金子这样的作品一定会留下来,或者当一代一代读者去读的时候,这样的作品会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成为我们情感记忆很重要的一部分。

最后,罗伟章表示,作家的创作本来就是自己出于情感,出于对这个社会自发的作家的责任感,作家就是要写好书。而读好书也是每一位读者的责任。读一本好书,对于自我建设、自我成长总是有好处的。

文/薛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文学|陈平原:金庸的小说、新闻与史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2
文学|低处的光芒 《时间与疆域》新书发布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3
讲座|在清醒与半清醒之间,感受俄罗斯当代文学的现实魔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8
文学|《回响》编辑手记:现实与文学的回响
中国作家网 2023-11-25
文学|残雪:建筑于世俗之上的精神世界
北京文学 2023-11-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