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岛,介于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之间,是锁控对马海峡的咽喉之地,往来日本海与黄海之间的船只必然要从此处经过。对马距离朝鲜半岛与日本九州的距离相当,该岛也常在两地的冲突中充当中继站和跳板。比较著名的是元朝两次征讨日本,均以攻克对马为基地,而丰臣秀吉两度侵朝也同样以对马为前哨。
由于国家体量的差距,半岛相较于统一的日本,历来处于劣势。日本只要内斗结束,就会借助对马入侵朝鲜,却很少看到朝鲜主动出击进攻日本,当然两次元日战争除外,毕竟那是以蒙古帝国主导的行动。不过在明朝成祖年间,朝鲜还真就硬气了一回,不仅撇开中国的襄助独立出兵,还杀入对马岛逼迫对方称臣投降。
公元1392年,也就是朱元璋建立大明的第二十五个年头,朝鲜半岛发生政权更迭,李成桂推翻王氏高丽自立为王,在得到明朝的册封之后成立朝鲜王朝。此时大明与朝鲜立国不久,均处于国力上升阶段,朝廷尚武之风浓厚,而日本也在同年结束南北朝对峙,室町幕府名义上统一全国。
不过室町时代,幕府对地方藩主的掌控能力极其有限,强势诸侯往往敢公然挑战幕府权威,偏远地带违反法令者也比比皆是,其中远离本土的对马就算一个。
在当时京都的贵族们看来,九州岛已属西陲之地,孤悬海外的对马更是荒蛮野岛,而对马岛民也乐得山高皇帝远,登岛为民,下海为匪,对马逐渐沦为倭寇的大本营与集散地。对马岛陆地面积696平方公里出头,约为崇明岛的一半,自北向南分为八个郡,其实也就是八个乡,常住人口三万多人,其中还要算上外来的海盗。彼时执掌对马的是地方藩主宗氏家族,藩主之下则是几位有实力的家臣。
从洪武到永乐年间,倭寇不断骚扰中国与朝鲜沿岸地区,抢劫稻米银钱,甚至掳掠人口,而与日本相距不远的朝鲜更是备受倭患之苦。对中国而言,鉴于元朝两次侵日战争的失败,早在朱元璋时期明朝就将日本列为“不征之国”,后世子孙莫敢违抗,但朝鲜却没有这个约束。李成桂去世之后,王位辗转传至第五子李芳远,史称“李氏太宗”,太宗国王血气方刚,尽管在公元1418年主动让位并退居太上王,但仍旧手握大权。
眼见倭寇猖獗而明朝又不可能发兵协助,朝鲜决定放手单干,于是在公元1419年誓师伐倭。朝军从巨济岛放炮出发,一万七千人乘坐二百多艘战船遮天蔽日地向南杀去,登岸之后势如破竹并很快攻破日军防线。不过日军悍不畏死的作战风格也给朝军留下深刻印象,当朝鲜军队深入对马腹地抵达任位郡时遭到埋伏,两千多名朝军战死,成为朝鲜渡海作战以来的最大损失。
幕府听闻对马遭袭,唯恐明朝军队跟进入侵,所以赶忙指示九州藩主发兵救援,而朝军眼见战略目标已经实现便萌生退兵之意。最终在对马藩主称臣投降的前提下,双方达成退兵协议,此后对马要制止倭寇行为并向朝鲜进贡,而朝鲜则给予对马贸易垄断的权力。此役之后,数十年之内倭寇不敢袭扰朝鲜,而这场战争又因为发生在己亥年而被称为“己亥征倭”,不过站在日本的角度,因为是应永年间的战争而被称为“应永外寇”。
文:闫老师,北京大学硕士 博士,专业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某高校教师,欢迎转载。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