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按下“快进键”开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局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26 14:30

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近年来,中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成效显著,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知识产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为推动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作出重要贡献。(4月26日人民网)

知识产权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来源。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做好新时代知识产权工作的总抓手。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制定修改涉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知识产权保护效果、运用效益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深度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

十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发展,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由多向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有力支撑了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量质齐升,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和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出发,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促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我国创新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知识产权始终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今年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国际专利申请总量达27.81万件,是有史以来申请总量最多的年份。亚洲仍然是国际专利申请的主要来源,占2022年申请总量的54.7%,其中来自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7万件,连续4年居世界首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指出,中国在创新领域的全球排名近年来持续稳步提升,2022年排名上升至第十一位,是唯一进入前15名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蓄势赋能,增添高质量发展动力。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纽带与桥梁。科技创新催生的知识产权有效供给,传导至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能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市场对知识产权的有效需求,则可以促进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牵引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提升知识产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核准注册商标617.7万件;新认定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新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514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市场主体超2.3万家,产品年直接产值超7000亿元;作品、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分别达451.7万件、183.5万件;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总额达4868.8亿元,同比增长57.1%;著作权质押担保金额达54.5亿元,同比增长25.9%;共签订涉及知识产权的技术合同24.1万项,成交额1.8万亿元……知识产权有力支撑了创新型经济、品牌经济、区域特色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发展。

知识产权的高质量创造是创新发展的基本内涵,知识产权的高水平保护是创新发展的制度保障,知识产权的高效益运用是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回望我国知识产权发展历程,用几十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道路,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跨越,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

当前,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以更高的标准全面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以更大的力度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就能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知识产权事业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保障。

文/罗建华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5
视点 | “知识产权保护与农业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平谷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07
“数”看中国知识产权成绩单 牢固确立了知识产权大国地位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01-19
筑牢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根基
经济日报 2022-12-12
以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活力
人民日报 2022-07-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