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耳念珠菌”在美国蔓延,三分之一感染者死亡:这种超级真菌究竟有多危险?
扬子晚报 2023-04-03 12:36

“致命真菌在美国蔓延!三分之一感染者死亡!”近期,网上流传这样一则信息。这种名叫“耳念珠菌”的超级真菌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全美一半以上的州都报告了确诊病例,三分之一感染者因为这种真菌死亡。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刚刚播完的美剧《最后生还者》的剧情,人类被真菌病原体感染,不仅具有攻击性,而且会人传人……“致命真菌”到底是什么?它真有那么可怕吗?

年纪挺轻! 耳念珠菌被发现才14年

据美国疾控中心介绍,耳念珠菌主要威胁群体是免疫系统较弱的老年人,具有高传染性,容易在医院和老人护理机构等地方传播。据报道,目前全美有三分之一的感染者因为这种真菌死亡。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刘源主任医师介绍,真菌是一种真核细胞型生物,在生物界属于一个很大的类群。新闻中的“主角”耳念珠菌,就是一种“年轻”的真菌。最早是2009年从一位日本女性患者的外耳道分泌物中分离出来。耳念珠菌可定植于人的皮肤与黏膜表面,也可分离自患者的伤口、咽拭子、呼吸道等部位。其中定植人数约为感染患者的2~3倍。皮肤上仅是携带该菌,不造成感染,但可传播给他人,造成医院院内感染。

速度惊人? 我国报告病例总数并不“吓人”

目前全球六大洲超过40个国家均有耳念珠菌感染病例的报道。2016年美国对2013-2016年间的7例侵袭性多种耐药耳念珠菌感染病例的报道引起关注。数据显示,美国临床病例从2019年的476例增加到2021年的1471例。

刘源主任医师告诉记者,我国是由北京大学王辉教授团队于2018年最先报道该菌。目前我国公开报道的耳念珠菌感染病例报道数量较少。报道病例年龄大多55岁以上,具有严重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长期住院的患者,还有是接受过抗真菌药物治疗或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同时,我国报道的大多数病例为浅表感染、散发性感染,聚发性感染较少。目前尚无院内感染集中暴发的报道。

问题聚焦 “耳念珠菌”会不会造成大范围传播?

热播美剧《最后生还者》中,人类一旦被真菌病原体感染,就失去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变得越来越具有攻击性,并试图通过暴力传染他人。即便电影中让人头皮发麻的景象过于遥远、玄幻了一些,那耳念珠菌会不会有大范围传播的可能?或者,它会是下一个“新冠病毒”吗?

健康人群携带基本无症状,耐药性强

刘源主任医师告诉记者,2022年10月WHO发布了第一份对人类健康构成最大威胁的真菌病原体清单。名单据病原体的潜在影响和耐药风险数据将其分为三类:严重、高度和中等优先级。耳念珠菌就已位列严重威胁组。尽管目前这种真菌感染的流行范围有限,但随着一些菌株的耐药性越来越强,传播范围越来越广,不能排除新型真菌病原体会引发更广泛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可能性。

刘源主任医师介绍,健康人群即使携带耳念珠菌也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在临床治疗方面,该菌往往引起血流感染、插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严重感染;部分耳念珠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因此治疗难度高, 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严峻挑战。

如果感染耳念珠菌,有可用药物吗?刘源主任医师告诉记者,抗真菌药物种类相对不多, 目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主要分为:唑类药物、多烯类药物、棘白菌素类和嘧啶类药物。

所以一旦明确是耳念珠菌感染,需要根据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药敏结果来选择治疗方案。对于危及生命的耳念珠菌,在获得可靠的抗真菌药敏试验结果之前,为了确保抗真菌效果,联合治疗也往往是必要的。

不必过分担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尽管尚无证据表明真菌病原体会导致像新冠病毒这样的大规模公共卫生事件,但我们不能忽视潜在的威胁,加强对新型真菌病原体的监测和研究至关重要。目前,各国政府和卫生部门正加大投入,开展真菌病原体的监测和预防工作。

对于普通大众,并不需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报道中所说普通消毒剂无效,并不准确。刘源主任医师表示,可能因为真菌污染环境后完全杀灭真菌孢子在内的所有活性真菌细胞比较难。同时,可能因为该菌会在人体皮肤被携带,甚至患者手机上都可以存在。所以若要做好预防措施不单单是环境消毒,还有加强手卫生这些措施。

我国医疗机构目前常用的消毒剂都是有效的。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物具有高效的活性,其中含氯消毒剂的消毒效果最为彻底, 可用作对环境的终末消毒。此外,过氧化物消毒剂、过氧乙酸以及乙酸作为复合消毒剂可杀灭真菌孢子。季铵类消毒剂也能够高效杀灭耳念珠菌。

气候变暖,真菌更危险

真菌和动物一样具有细胞膜,但它们还有细胞壁;它们不同于植物,自身无法产生能源物质;也不同于细菌,它们的DNA被包裹在细胞核中,且细胞质中还具有多种细胞器。这些特征使真菌和人类在细胞水平上十分相似。真菌能分解岩石,滋养植物,凝结水珠,并在我们的皮肤上、肠道中大量繁殖。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相信这样的医学理论:人类通常不会受到真菌感染,不仅是因为人体有多层免疫系统,还因为我们是哺乳动物,机体的温度并不适合真菌生长。我们体表的温度较低,可能会遭受轻度的真菌感染比如皮癣。但在免疫系统健全的人群中出现真菌侵袭性感染,一直是很罕见的。与两栖类、植物等相比,哺乳动物原本并不容易被真菌感染。除了免疫系统,这还与我们较高的体温有关,绝大部分真菌都不适应在这种高温下生长。

然而,气候变暖使局面出现了变化。环境温度升高会造成演化趋势的转变,筛选出更加耐热的真菌——理论上说,这会减少真菌感染人类的障碍,让真菌感染变得更常见。

事实上,有研究者认为,耳念珠菌可能就是一种在气候变暖诱导下诞生的新型致病真菌。虽然这种观点还未得到充分证实,但在气候持续暖化的未来,真菌感染确实很有可能会成为比以往更加严峻的问题。

文/杨彦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夏日高温,游泳需警惕这些病!
兰世亭 2023-07-17
警惕!这些是侵袭性真菌易感人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07
“超级真菌”,你了解吗?
疾控U健康 2023-05-08
耳念珠菌:不必恐慌也不能轻视
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04-18
这个致命真菌离我们有多远?
北京青年报 2023-04-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