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村”的记事本:从废弃养猪场逆袭为乡村发展“新引擎”
成都商报 2023-03-28 13:07

■ 再过10来天,远在海南基地的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副教授、水稻产业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朱军,将和团队回到成都温江区万春镇高山村,因为地里的蒜薹即将成熟收获,要开始种植水稻了。

■ 今年,朱军和团队想要尝试开展“水稻大蒜免耕直播”种植技术,如果成功,不仅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还能降低农户种植成本。高山村,将是在这项技术上第一个“吃螃蟹”的。

■ “川农牛科创农庄”落户高山村,利用温江涉农高校院所资源富集优势,将实验室的科研成果,搬进田间地头,这里的农田成为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试验田。高山村,也从此走上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科创村”的转变之路。今年2月,成都公布了2022年全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消费新场景名单,高山村川农牛科创农庄榜上有名。

■ 从2018年到现在,在高山村村党委的会议纪要本上,记录着“川农牛科创农庄”从一个废弃养猪场,“逆袭”成为乡村发展引擎的印记。

让废弃养猪场成为“试验田”

2021年9月,“川农牛科创农庄”在高山村投入运行。这一科创农庄由成都现代都市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与高山村合作建设,是环川农大成果转化区重点项目。自此,高山村村党委的会议纪要本上,“川农牛科创农庄”出现的频率,持续“居高不下”。

今年3月16日,在川农牛科创农庄,高山村党委书记颜泽菊和村党委班子、工作人员,一起同农庄负责人就近期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今年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等开起了专题现场会,逐一提出解决方案。

川农牛科创农庄富有现代设计感的时尚建筑,坐落在田畔,周边碧绿植株、油菜花金黄,相得益彰。谁能想到,它的“前身”竟然是一个废弃不用的养猪场呢?

话要从2018年说起。当时,高山村刚刚完成换届选举不久,新一任村党委班子成员开始思考,如何谋求乡村振兴、助农增收?

“从前,高山村以传统农业为主,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不适宜搞大开发大建设,村民收入来源主要是传统种植业和部分低效花木。”颜泽菊说。

高山村将目光投向了毗邻的高校——四川农业大学。颜泽菊用“田挨田(接壤)”来描述高山村和川农大的邻里关系,从学校开车到村委会(高山村党群服务中心),仅需10分钟。2018年,颜泽菊等上门拜访了四川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成都都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董事长周伦理,多次邀请他和团队前来走访调研。“恰好,川农大也需要一个载体,把专家工作站建到田中间来,寻找适宜的‘试验田’‘示范田’。”

彼时,高山村为数不多的村集体经济闲置资源,就是一处废弃的养猪场。“实际上,那是我们农田资源最好的一块区域。”颜泽菊说。但是当时村上的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公共配套设施也不甚完善,能不能把专家“请进来”“留下来”,颜泽菊心里也没底。

“要得益于乡村振兴政策,我们整合了产村相融等项目资金,修建农业发展场所、改善基础配套设施。”颜泽菊介绍说,建成后,按照“投改股”模式,高山村与成都现代都市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将原本是“一次性投入”的政策资金,变成了可持续收入。“每年村集体经济有20万元左右的保底收入,相当于农庄的‘租金’。”颜泽菊说,而农庄的盈利,双方“三七分成”。

新品种、新技术、新机会

3月23日下午,高山村10组村民彭明芳和丈夫请了四五个工人在地里打蒜薹。接近采收尾期,蒜薹批发价格还不错。再过一个月,收了蒜薹,就该插秧了。今年,彭明芳决定,10亩田还是都要种上“象牙香”。

高端型水稻品种“象牙香”口感好,品质好,相比于普通水稻品种单价高出两三元,它的市场价格能达到10元到12元,并且不愁销路。除了签约保底收购,大部分村民还是选择自己售卖。“去年有(村民)把米拖到城里小区去卖,隔三岔五就是500斤,9月才收的几千斤谷子,国庆节米就卖完了。”彭明芳说,改种高端型水稻品种带来的增收,村民们看在眼里,暗暗信服。何况,专家就住村里,遇到问题了,马上就能现场请教。

这正是朱军和团队的研究成果之一。

依托川农牛科创农庄,朱军和4位同事,带了15个硕士、博士研究生,“扎”进高山村,建立了“温江农高园现代水稻科技集成创新和应用”试验基地,每年都要在这里工作至少半年时间。

“我们的部分试验采样,需要使用液氮全程超低温运输。”朱军解释说,相较于西部山区的基地,高山村距离学校仅10分钟车程,大大提高了效率。

科研基地“享受”到近距离、基础条件完善的便利,同时,科技赋能乡村带来的变化,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例如,高山村村集体经济牵头领办了见山农业新型发展有限公司,以“象牙香”高端水稻品种为基础,孵化了“稻见”大米、“黑蒜”等名优产品,已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2万元等。

从自有农业品牌,到消费业态改变

“川农牛科创农庄”的投用,不仅让高山村农业自有品牌“从无到有”、逐渐壮大,更重要的是,涵盖了科创云课堂、科创云超市、乡村振兴领军人才特训中心功能的科技农庄,围绕乡村振兴科创研训、领军人才特训、高端论坛等开展集中集成服务。在这里,吸引了众多成渝地区的专家学者、业界大咖,聚集了中国农科院都市所、中国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四川种业集团等高端研发、科创服务团队。

颜泽菊说,人流量的增加,也为高山村消费业态的转变带来了新的机遇。“比如为了改善住宿条件不配套的情况,我们持续盘活资源,把闲置的村活动中心改造成共享办公区,既可以住宿,又可以承接小型会议和办公需要。”

“乡村发展好了,人才、创客也想来,但是其中一个限制条件就是办公成本。”颜泽菊解释说,当前,高山村正启动“共享农房”计划,发动周围村民抱团开展院落优改,进行民房变客房改造。一方面,创客、人才可以直接租用,不用花大力气改造或者承担长期租用的高昂费用,村民也可以增加新的收入来源。

此外,高山村聚焦时下比较受市民青睐的消费方式,与社会企业合作,合力打造富农开心田园、见山·萤火虫露营基地、新农人直播、CSA榜样青年共享社区等消费场景,进一步丰富了农田认种、亲子研学、露营聚会、直播带货等产业链条,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

文/于遵素

摄影/陶轲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美术生”扎根乡村10年 助小山村变成“网红村”
成都商报 2024-01-05
半两财经 | 乡村振兴、智慧农业、国际合作社 首届链博会农业链条三大亮点聚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2
韩俊在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上强调 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2023-07-22
人民日报:粮食安全向更高层次跃升
人民日报 2023-06-24
严厉打击涉种子犯罪和严重侵权行为 最高法发布第三批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中国证券网 2023-04-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