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京交大学生打造“外骨骼机器人” 已开展临床试验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3-25 15:36

 “外骨骼机器人”是什么?它是一种可穿戴的机械结构,也称“可穿戴机器人”,融合动力控制、传感、信息、移动计算为一体,对使用者的肢体动作进行辅助或增强。近年来,针对老年人和运动功能部分丧失的病人的康复型外骨骼机器人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3月19日,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上,北京交通大学“Bixo——世界首创的双向线驱动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团队获得了银奖。这是该团队继去年获得2022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后,再次获得“挑战杯”大奖。同时,北京交通大学参赛团队在该项赛事中获得银奖4项,铜奖2项!首次捧得全国“优胜杯”,取得该校参赛以来历史最好成绩。

和很多人一样,这个团队的负责人王天乐最初接触“外骨骼机器人”技术,是被帅气而充满科技感的金属结构所吸引。但他并不满足于观赏,而是想要亲手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外骨骼”。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一位朋友因意外事故导致脊髓损伤,失去了行走能力,这件事改变了他的研究方向,他开始思考能不能把外骨骼技术应用到医疗康复领域,让科技更好地帮助人类。

有了目标,王天乐和几位同学一拍即合,组成了团队,由侯涛刚、唐涛、冯麟淞三位老师担任导师,开始了项目的研发。研发过程困难重重,需要横跨多个学科领域:机械设计、电路设计、人体工程学、材料力学、康复治疗学、人工智能、控制理论、传感器技术、软件工程等等。对三位本科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漫长的研发中,有时候我也想糊弄了事。”王天乐说,“我也会想这个功能总做不好,要不就不做了,但对梦想的执着让我最终坚持下来。团队成员互相打气,各自揽下艰难的任务,利用一切时间去学习、去尝试,日拱一卒。”

经过3年的方案验证,历经2代原型机迭代,他们终于打造出了一款双向线驱动外骨骼机器人,并成功申请了发明专利。机器人可帮助下肢运动障碍的患者具备更好的行走能力,其助力效果较业内顶尖的两款哈佛大学样机提升近60%,成本较市面产品降低9成;还更易穿戴和使用,为外骨骼在医疗领域的使用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解决方案。

目前,这一项目已开展了临床试验,未来还将开发配套APP客户端和云端康复数据中心,取得第二类创新型医疗器械资格证,与更多科研机构和医院诊所取得合作。团队指导老师侯涛刚老师说:“目前中国社会面临老龄化的趋势,未来医疗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因此我相信学生们的作品和项目,在未来一定能够实现较高的社会价值,造福更多的下肢运动障碍患者。”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助力科左中旗玉米增产增收 大学生校内开展乡村振兴实践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3-31
不对劲……多位市民收到陌生快递
新华社 2023-03-26
玉渊潭公园今日9时至12时网络票已售罄,将适时启动全园单向游览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3-26
防沙治沙我们做了哪些?还能做些什么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3-26
重走“赶考”路!纪念中共中央进驻香山74周年主题活动举办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3-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