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扫码消费不应该出现拦路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19 15:30

市民赵先生和家人在一家商场用完晚餐后,开车出地下车库。商场方面提示要扫码缴费,赵先生扫了一下才发现要先关注商场的微信公号,再点击其中的停车缴费菜单跳到小程序才能完成付费。“交个停车钱还得关注商场公众号,我觉得不合理。”赵先生说。

如今,扫码支付代替人工服务已然成为一种日常。然而,像赵先生这样的遭遇却并非个例,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很多商场都有自己的缴费规则,有的要先扫码关注商场的公众号,有的要先关注一个第三方公众号,还得授权“获取你的手机号”才能完成缴费流程。不论是商场公众号还是提供缴费服务的第三方公众号,后续都会不时推送各种广告。

不只商场如此,餐厅点餐、购买奶茶、排队等位、购物优惠等场景中,消费者几乎都会被引导扫二维码,扫码后页面会直接跳转到“注册会员”或“微信快捷登录”的页面,消费者必须同意个人信息授权后才能进行点单或领取优惠券。倘若消费者不同意,就没办法进行下一步操作。

扫码支付能够盛行,不仅在于带给了消费者“提高效率”“便捷快速”的消费体验,对于商家来说,亦可以由此节省人力成本,提高经营收益。可见,这是一项双赢之举。但是,对于一些商家来说,他们并不满足于这样的结果,通过强制关注第三方公众号,能够获得广告收益;通过强制消费者关注自己的公众号,能够大幅降低营销成本。商家这样的算计实在是太精明了!

商家的算计虽然精明,但恰恰忽略了最重要的环节,即法律风险。强制“扫码关注”至少存在着三方面的法律风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强制扫码关注“形式上自愿、实质上强制”的交易行为,已经涉嫌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网络交易经营者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者请求,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在不少强制扫码中,不少商家并未给予消费者“拒绝被营销”的选项,消费者即使同意也是在非自愿的情形下形成的,这不仅是对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不尊重,同样也违反了前述规定。一旦消费者对此提起申诉,相关商家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在强制扫码中,一些商家不仅要求消费者关注其公众号,有的还要求填写个人信息,或通过公众号或小程序自动获取其在微信、支付宝关联过的电话、生日、性别、地理位置等个人信息。这不仅违反商家仅收集最小范围的必要信息的规定,亦可能造成个人信息泄露、丢失的风险,这会给消费者造成损失,追责起来商家恐怕也难辞其咎。

“扫码消费”不应该出现拦路虎。《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提出,未经互联网用户知情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订阅关注其他用户公众账号。中国消费者协会也明确,强制扫码点餐、强制关注公众号或授权个人信息的行为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因此,面对强制“扫码关注”,相关监管必须持续跟上,禁止商家对用户信息的强制收集,建立长效机制,惩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对于消费者来说,遇到相关情况时,亦应主动向相关部门举报、投诉,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文/关育兵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 | 推行“纯净码”该选择自律模式还是强制模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4
“二维码不能成拦路码”应是底线要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2
侵犯权益引消费者不满,二维码何以成了“拦路码”?
法治日报 2024-01-01
北青快评|强制扫码点餐构成侵权案胜诉具有示范意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3
法治日报:对强制扫码说“不”
法治日报 2023-11-26
北青快评 | 扫码点餐维权还需公益诉讼接棒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1
停车缴费、手机点餐都需先扫码注册会员?小心个人信息被“穿透”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0-15
扫码消费岂能“强制关注”
经济日报 2023-09-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