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民族工业百年历程 苏虹长篇小说《海上晨钟》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18 20:47

3月16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举行了主题为“民族工业百年历程的文学再现”的苏虹长篇小说《海上晨钟》作品研讨会。

《海上晨钟》是上海作家苏虹历时6年构思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全书浓缩了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思考,描绘了民族品牌新谊药厂的百年画卷。小说展现了新谊药厂以鲍永昌为代表的民族企业家实业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以吉耀东等为代表的国企领导人员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生动实践。它不仅是一部百年老药厂的信誉史,更浓缩了百年民族工业企业的发展思考,同时也是百年大上海进程中的一个浓厚缩影。

作家苏虹谈及人生首部长篇小说时表示,感谢生活对他的回报。他的经历比较特殊、也比较复杂,当过药厂的临时柜员,当过教师,农村出身,从军29年,后来又到上海国资委工作十几年,可以说工农兵学商都有所涉及。“有些生活是非常艰苦的,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都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

“写这本书时,正值去年上海疫情期间,我从3月12日写到5月31日,一个人在一个房间里,写得顺利的时候五六千字,不顺的时候一个礼拜写不出一个字,很痛苦。”苏虹称,他统计了一下,在这80天时间里,喝了五瓶酒,喝了48桶水,茶叶也喝了很多,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那种煎熬,对他来讲也是一种幸福感的回忆,这些年的生活让他圆了当初的文学梦。

《解放军报》文艺评论版主编傅逸尘读了苏虹的《海上晨钟》后称,近二十年以来当代文学发展过程当中,这种工业性的思想、审美和精神逐渐开始崛起。为什么用工业性而不再用工业题材?其实工业题材是对这个范畴的窄化,对作家本体的要求是更高的,因为工业题材文学很难写,传统的审美要求或者审美习惯都认为乡土的、自然的、温情脉脉的那种传统伦理社会具有天然审美属性,而后现代的工业文明当中很多是反审美的,如果创作主体没有长时间工厂的生活经历、一线的生产经验,很难写好工业题材。

“这个小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业题材,但它传递出来一种工业性的审美,这种工业性的审美与工厂所在的大都市之间互为镜像的依存关系,通过百年信谊药厂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上海这座城市的繁荣变革和城市的风貌,既带有城市的属性,又具有工业的质感,两相结合互为镜像的写作,在当下的文学创作中是比较稀缺罕见的。”傅逸尘还表示,这要求创作者要有强烈的自觉和强大的自信,既要对都市日常生活非常熟悉,同时又对工业生产以及我们整个民族国家的进步发展有更具总体性的审视和树立、概括的能力。可以说,《海上晨钟》传递出来很多的信息量,人物也多,事件很驳杂,历史跨度也很大,生活浮面非常宽广。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吴义勤认为,《海上晨钟》是一部历史与现实相交织、国家命运与个人成长相结合,既精彩回溯百年民族制药业发展壮大的不平凡历史又生动呈现现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阵痛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故事性强、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人物命运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部有历史感、有现实温度、有文化情怀和人文意蕴的优秀作品。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书写西部地区山乡巨变 马金莲长篇小说《亲爱的人们》研讨会在京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6
长篇小说《中国大港》研讨会在京举行 书写新时代的港口荣光
中国新闻网 2024-05-20
人物|苏虹:小说树的根,需要生活的滋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8
苏虹小说《秋疯》首发式暨专家研讨会举行 变局下的职场人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5
文学|描绘时代画卷,厚植乡土情怀 杜阳林长篇小说《立秋》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京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