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以档案材料为基础,破解圣巴托罗缪大屠杀三大谜团
理想国 2023-03-17 07:00

1572年8月24日,周日,圣巴托罗缪之日。这天,巴黎的街巷潮湿异常,“就像是下过一场大雨”——一位路过巴黎的斯特拉斯堡市民如是说。实际上,街巷中闪烁的不是雨水,而是鲜血。

天亮之前,新教军事领袖海军上将加斯帕尔·德·科里尼在他位于贝蒂西街的府邸中被天主教徒的英雄吉斯公爵手下的一队士兵杀害了。科里尼的几位主要军官被法国与瑞士近卫队从床上拉下来,解除了武装后拖到卢浮宫的庭院中,长矛穿喉。这一切都是在法国国王查理九世的许可下进行的。究竟是何种压力迫使法王同意如此做法?史学家对这一事件的解释仍然各执一词。

第二天,太阳升起,巴黎城内一片屠戮之景。天主教徒头戴装饰着十字架的帽子,臂缠白色袖章—这两个标志象征着他们认为已不复存在的纯洁,穿梭于巴黎的大街小巷,以天主之名追捕着“异端”。全副武装的士兵挨家挨户搜查,一旦发现新教徒就拖出屋外,不经审判便立行处死。新教徒常常死无全尸,衣不蔽体,被抛至塞纳河中。新教徒的尸体堆在巴黎城中的广场与十字路口,随后被人用小推车弃至河边。鲜血染红了塞纳河河水。一位来自米约的加尔文宗教徒记载道:“巴黎人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吃河里的鱼,因为河水已被完全污染,尸臭扑鼻。”在圣日耳曼城郊,新教徒的尸体被抛入教士井中——此井一直以来都是当地人用来扔牲畜骨头的。

老弱妇孺,无一幸免。嗷嗷待哺的婴儿被从母亲的怀中夺走,抛至河中;老少全家灭门,主仆同遭毒手。死者的住所遭到洗劫。破晓前,欧塞尔圣日耳曼教堂那令人惶恐的钟声响起,旋即被附近教堂的钟声传播开来。空气中回荡着被割喉者的呻吟声、杀人者的呼喝声与火枪开火的声音。法国国王为一场如此失控的大规模屠杀感到惶惶不安,躲在卢浮宫中。人们对国王颁布的止屠杀令不屑一顾。巴黎城已落入誓死铲除异端的最为狂热的天主教徒手中。其他人惊魂未定,躲在自己家中不敢外出。巴黎大部分街道都安设了岗哨,盘查过往行人,逃亡者一旦被揭穿伪装便会被送交刽子手。任何想出城的人都需出示有效的通行证。巴黎各城门连续三天紧闭,新教徒从城里逃脱的机会渺茫。一位来自曼托瓦的天主教医生菲利波·卡夫里亚纳虽然十分敌视新教徒,但作为这次大屠杀的见证人,他深感骇然:

街上举目皆是被剥下的衣服、千疮百孔的尸体。塞纳河中同样如此。死者的性别、年龄与社会地位已无从辨别……一些人在街巷中四散奔逃,另一些人则紧追不舍,口中大喊:“杀死他们!杀死他们!”这是一场真正的杀戮。但我们也能见到,一些男女顽固异常,刀已架在脖子上仍不肯为了免遭屠戮而放弃自己的信仰,反而希望成为魔鬼的殉道者,他们因为自己执拗的无知同时失去了肉体与灵魂……

然而,这场屠戮也没有给我们天主教徒带来往日的兴奋与狂喜,因为这一场景委实过于恐怖,过于悲惨……所有人的帽子上佩戴着白色十字架,左臂缠着庆典时佩戴的袖章。当时的接头口令是“天主万岁,国王万岁!”,以便能够辨清敌我。

这段记述中提到了新教徒有可能选择放弃信仰以保全性命。而其他记述却没有同样的记载,仅仅描述了凶手的残酷无情。一些胡格诺派信徒被投入监狱,晚上即被处死。所有家族成员都难以幸免。这场屠杀持续了一周,死亡人数在前三天达到顶峰,后虽有下降,但直到8月30日周六仍有人被杀。8月28日周四,上文提及的那位来自斯特拉斯堡的市民就目睹了一位临产妇女被处死:这是一位衣着华贵、“漂亮迷人”的伯爵夫人。尽管她不断哀求,却仍被剥光衣服,除下首饰,身中数矛后被抛至塞纳河。他写道:“在她倒下的时候,我还看到腹中胎儿在轻轻蠕动。”过了一会儿,他又看到一位金银匠的伙计试图从屋顶逃走,却被火枪射中身亡。周六,他又目睹了三位刚刚被屠杀的遇害者的尸体被抛入河中。

巴黎大批新教徒因这场血腥的屠杀而丧命。他们虽然在巴黎这个拥有大批天主教徒的城市中只占少数,但在屠杀前也有几千人。在这血腥的一周中,有多少人失去了性命?我们无法取信于当时人的估算——因宗教信仰与立场的不同,对死亡人数的估算也相差甚远,一些人认为是一千,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达十万。我们能够确定的是支付给圣婴公墓掘墓人的工资总额,他们负责埋葬被塞纳河顺流冲到夏佑、帕西、欧特伊与圣克鲁的尸骨。据此估算,埋葬尸体总数约为1825具。这个数字仅仅反映了巴黎部分遇害者的数量。我们认为,比较可信的数字是至少约三千人遇害。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外省约15个城市也发生了屠杀事件,全法罹难者总数增至万人左右。

妇女被开膛破肚,老人被刺穿喉咙,儿童被抛至河中,男人被残忍去势,凶手嗜血狂热:这便是当时的人对1572年8月24日的记载所留下的回忆。巴黎画家弗朗索瓦·杜布瓦逃离巴黎,到瑞士避难,避免了一场杀身之祸。他的一幅油画反映出的正是一片充满暴力、仇恨、野蛮的凶残杀戮场景。

书名:圣巴托罗缪大屠杀:16世纪一桩国家罪行的谜团 作者:[法]阿莱特·茹阿纳 著   梁爽 译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特约编辑:黄旭东

来源:理想国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当法律不敷实用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7
夜读|人生的经历,都为了遇见自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7
当法律不敷实用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4
赏读|何故为敌: 1941年一个巴尔干小镇的族群冲突、身份认同与历史记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0
美国精英大学招生制度将往何处去
参考消息 2023-07-23
卢旺达大屠杀一名主要通缉犯在南非面临54项指控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6-09
卢旺达大屠杀一名主要通缉犯在南非被捕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5-25
历史|圣巴托罗缪大屠杀:16世纪一桩国家罪行的谜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