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五一”消费春潮提前到来的热闹与门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12 15:09

“五一”小长假还未到,就迎来令人惊喜的消费春潮。旅行平台显示,“五一”假期首日(4月29日),北京天安门、南锣鼓巷,上海外滩、迪士尼度假区,长沙五一广场及重庆解放碑步行街附近均有酒店显示满房。此外,部分酒店已悄悄涨价,比如位于上海东方明珠塔内的空中酒店,平日价格为28888元/晚,“五一”假期期间的价格已经涨到58888元/晚。

没有疫情阴霾笼罩,人流、物流、消费流也养老了小阳春和艳阳天。消费春潮涌动,消弭了公众焦虑,增强了人们信心,消费动能作为提振经济第一引擎的作用也将充分释放出来。从春节消费数据的回暖到部分指标超过2019年同期,恢复性消费成常态,报复性消费渐趋形成。在此大趋势下,尽管距离“五一”假期还有50多天,五一消费热潮已经扑面而来。随着“五一”假期临近,人流、物流和消费流的数据也会越来越好看。

“五一”假期提前放量的消费春潮,自有其内在动力。一方面,疫情已经过去,生活恢复正常,被抑制的消费动能自然被释放出来。另一方面,稳经济各项举措正在发挥作用,从供给侧到消费端,双重利好的叠加,让人们敢于消费、愿意消费。而且,从楼市消费暖起来到车市消费旺景,也释放出整个消费端企稳向好的系统信号。

今年“五一”小长假,加上调休共5天,也给人们出行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加上假日期间高速免费通行,也给“五一”假日消费提了劲加了码。可预料的是,今年“五一”小长假,假日消费数据会有大的提升。当然,从文旅、交通部门到各大景点,也要提前最好员,让“五一”小长假有更好的消费体验。高速公路变成停车场、旅游景点成了人看人、吃喝住玩遭遇各种服务“BUG”,这样的“五一”小长假就会留下遗憾了。好不容易迎来“五一”消费热潮,各地各部门和市场主体可不能紧盯着功利的消费数据,而忽略了文旅市场的服务质量,尤其是市场主体莫要采取杀鸡取暖式的宰客行为。

消费要升级,假日经济也要高质量发展,这需要供给侧和消费端的共同努力。若是“五一”文旅市场带给消费者的体验不好,影响消费者的热情不说,也会拉低随后假日经济的质量。

“五一”假期文旅市场的服务质量如何,4月份的清明小长假可作参考。清明假日,除了扫墓人流,还有踏青人群,针对清明假日的特点,交通、文旅、公墓管理等部门不知是否做好了准备。如果清明小长假文旅市场秩序良好,丧葬市场少了公众惯性吐槽,人们对“五一”小长假会有更好的预期。反之,可能会抑制人们“五一”出行的冲动,减少假日消费的愿景,拉低消费市场的动能。所以,无论是清明小长假还是“五一”假期,良好的供给(公共服务和市场品质)才能激发出更强的消费潜力。

看“五一”小长假提前到来的消费春潮,不能只看数据聚集的“热闹”,更要认真思考消费市场的“门道”。消费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引擎,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充当“驾辕”的作用。消费市场低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降低,会引发全市场焦虑——担忧稳经济的后劲不足……

从春节消费的复苏到楼市转暖再到车市旺销,制约消费的掣肘性因素开始消失。人们有着最朴素的消费观:经济好起来,工作有机会,收入会提升,就不会有消费焦虑……按照现在的态势,清明、五一、端午等小长假还会迎来人流物流消费流的热潮,消费动力通过良性接力能够实现可持续叠加。过去近年来国人苦苦期盼的“报复性”消费也许在这个春天就会变成现实。

3月6日,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提振消费市场的诸多举措,让人对消费前景更加充满信心。一方面,国家会继续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文件,多措并举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从楼市转暖到车市旺销,都少不了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是创新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全链条良性循环促进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做好基本消费品保供稳价工作,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此外,还包括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新增长点,进一步拓展消费市场空间,激活消费市场活力。

所以,“五一”消费春潮提前到来固然好,但是假日经济只是消费市场的一部分,消费要升级要实现高质量增长,既要看假日经济这样的消费热点,也要靠日常消费动能的可持续平顺释放。

文/张敬伟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