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中人物“假装生活”?用现实“敲醒”漂浮感
中国青年报 2023-03-10 17:22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作家赵冬苓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她编剧的作品播出后,她看到了一位UP主针对剧情的吐槽视频。当时,赵冬苓正值创作灵感枯竭之际,不知道从哪个方向再去开阔主题,网友的批评让她受到了极大启发。“给我当头一棒,一下子就把我敲醒了”。

她因此感叹道:要多去倾听群众的声音,“有价值的批评千金难换”。

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国产影视作品的“漂浮感”,成为不少观众“剧怒症”发作的原因。一些剧中人物被指“假装生活”,明明是手头拮据的“北漂”“沪飘”,却住在装修精致的大平层;一些主创者热衷于设计自我沉醉的“霸总”戏码,不顾及普通观众的心理感受;有的职场剧被吐槽是加了滤镜的美好想象……

凡此种种,都让观众越看越想弃剧,这也是很多幽默犀利的吐槽视频引发广泛共鸣的原因。用全国政协委员、导演刘家成的话说,就是“你跟老百姓脱节了”。

比脱节更可怕的,是脱节而不自知。在“流量为王”等观念的影响下,很多人认为请到明星便大功告成,看到一种剧爆火,便急于以流水线方式复制。遵循如此导向,创作者既无暇慢下来、好好打磨作品,也无心静下来、真诚倾听观众意见。

随着观众鉴赏水平的提升和话语权的扩大,这种制作套路正在逐渐失灵。情节漏洞百出,就会受到各种“扎心”吐槽;“服化道”与历史现实严重不符,就会被“考据党”们揪出重重漏洞;人物塑造呆板突兀,哪怕有再多明星加持,也会被观众果断弃剧。

观众观剧旨趣的提升,倒逼文艺创作者更接地气,通过务实的采风触摸现实生活的纹理,感受普通人最真实的喜怒哀乐。不管是挤一挤早上七八点钟的地铁,还是体验在大城市合租的生活,倾听年轻人返乡创业的心路历程,都能让作品丰满起来,引发共鸣,直抵人心。

借用赵冬苓的话说,每个文艺创作者都需要这样直面批评、直面现实的“敲醒”时刻。

文/任冠青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讲好广袤大地上的中国故事
人民日报 2024-06-12
《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剧情惹争议,现实剧“高开癫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1-26
参演式减压音乐剧《猴王问世》即日起开演 每位观众都是剧中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1
看“剧相人生”做一回剧中人 赖声川创作艺术展还原舞台上的“赖式场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23
赵冬苓创作《警察荣誉2》剧本,灵感来源自网友批评
北京晚报 2023-03-10
关于娱乐圈的这几个“毛病”,不少代表委员都发声了!
中国新闻网 2023-03-09
全国人大代表、编剧赵冬苓:“对污点艺人一概而论的话,对整个行业非常不公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07
男性群像剧批判:现代都市剧中难寻讨喜的男性角色?
齐鲁晚报 2022-10-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