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龙陵:农村治理有新路“上访”村变“网红”村
法治日报 2023-02-26 09:51

在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龙新乡,特殊的地理条件下形成了美丽的“滇西千岛湖”——茄子山水库。茄子山村就坐落在美丽的茄子山水库湖畔。“靠山不能吃山,靠水吃不了水”是茄子山村曾经的真实写照。1995年茄子山水库的修建,高产农田基本被全部淹没,村里剩下的都是贫瘠难耕的山坡地。由于山高无坝、创业无路、就业无门,村民收入捉襟见肘,劳动力只能外出打工,全村产业“空心化”、人口“空心化”、治理“空心化”的问题十分突出。2004年龙陵黄龙玉横空出世,茄子山村是精品黄龙玉的主产区之一,黄龙玉价格上涨让众多投资客蜂拥而至,因利益引发的种种矛盾日趋严重。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和黄龙玉开采引发的矛盾交融叠加,让龙新乡党委政府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在抓信访稳定上,茄子山村也变为了当地有名的“上访”村。

近年来,茄子山村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自治、法治、德治为抓手,有事情有“人”可找,有矛盾有“法”可依、让村民有“事”可做、让问题有“序”解决,走出了一条贫困冷凉山区农村社会治理新路子,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如今茄子山村已经焕然一新,“上访”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让事情有“人”可找

茄子山村的变化离不开群众口中的“苏大姐”——苏会美,她是茄子山村党总支书记、主任,30余年来,她一直把尽职守则、服务群众作为工作信条,一心向民,一心为民,守初心、担使命,在村民群众中树立了威信,并形成了良好口碑,村里人都亲切地称呼她为“苏大姐”,“有事找苏大姐”也成了群众一贯的话语。

苏会美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善治离不开一个团结干事的班子,茄子山村紧扣“时代要求”,着重从群众呼声高、能力强、素质硬的人中推选为干部,真正把好“入口”关,在村组干部选拔任用中,坚持把口碑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党员选配到下设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来,为加强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让村民有困难遇问题有人可找,同时,在为民办实事好事方面进行公开承诺,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并将承诺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用承诺倒逼党员干部转变作风,强力促进村组党员干部作风的持续好转。

“‘主心骨’有了,很多矛盾问题在家门口就能解决,上访就少了。”苏会美说。

让矛盾有“法”可依

开展依法治理活动,可推动基层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制定村规民约,其实就是尊重民俗、收集民意、凝聚人心、教化村民的过程。苏会美介绍说,茄子山村自2000年制定首部村规民约以来,先后结合社情民意修改完善8次,村规民约在反复修改后通过“四议两公开”的程序,报乡党委政府合法审查后形成草案,在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确保村规民约符合民意。村规民约对村民违法犯罪、发生矛盾纠纷、打架斗殴等社会治理内容作了明确规定。在内容方面,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农村婚丧宴请整治工作”等充实其中,并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乡风文明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列入重点。为搞好村社会治安,制止违法犯罪活动,严格明确了村民的责任义务,对矛盾纠纷中产生的财产损失,按原价2倍进行赔偿,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婚丧宴请方面严格规定婚事新办、力戒奢靡,丧事简办、厚养薄葬,树立了良好社会风尚;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上,茄子山村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导向,成立了整治领导小组,进行常态化的督查检查,对脏乱差现象采取张榜通报,以此作为督促的手段;在长效管理与执行方面,通过开展党员示范户、道德模范户、遵纪守法户评选等方式,对遵规守约的模范党员、群众给予表扬奖励,若有违反规定的则给予严肃批评教育,使村规民约真正发挥其“软法”作用。茄子山村通过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合力推进法治教育进村寨、进学校、进农户和对村规民约的良好运用,不断增强群众的法治观念,形成知法懂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秩序。

让村民有“事”可做

针对剩余劳动力较多的问题,2017年,茄子山村率先成立村级劳动力资源服务站,通过逐户摸底调查,精准掌握全村劳动力情况。同时积极与县人社局和县内、乡内有用工需求的企业、工地对接,按照劳动力情况、就业意向,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劳动力到保山隆基等公司就业,将剩余劳动力输出务工。刚开始,习惯守在山沟沟的老百姓大都不愿意离开家,村党总支班子多次深入群众家里做思想工作,打消他们离不开家、孩子和老人没人照料等种种顾虑。2022年,全村共有劳动力331人,294人实现务工就业,实现年收入499万元,人均务工收入近1.7万元;针对留守妇女和半劳动力,鼓励通过“粮改饲”分散养殖肉牛,全村194户村民中养牛154户,共养牛462头,其中养牛10头以上的有3户,2022年全村养牛增加纯收入75万多元,户均增加纯收入4000元;针对“无法离家、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且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开发了6个乡村保洁员、5个护林员等公益岗位,切实解决了就业难和收入难的问题,村民有“事”可做,生活有了新的盼头,上访的事情自然少了。

让问题有“序”解决

茄子山村针对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和黄龙玉开采引发的矛盾,实行“销号”管理,对突出问题包时限、包责任、包解决,建立矛盾纠纷台账,同时茄子山村成立了由村党总支书记、监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等10人自发成立了党群义务联防队,明确工作职责,并认真落实三级三次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坚持定期巡逻护村,坚持定期开展法治宣传,与村级治保委员会、调解委员会、扑火队形成治安联防“网”。采用矛盾纠纷调解“押金制”,矛盾纠纷双方在申请调解的时候必须缴纳一定的押金,调解后,退回有理一方的押金,无理一方的押金收归村委会,用于公益事业支出,让许多遗留问题得到了有序解决。一件件问题的解决,平息了夹杂着各种矛盾的民怨,2019年茄子山村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共同授予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荣誉称号,茄子山村乡村治理的典型做法吸引了众多基层党组织前来学习借鉴,过去的“上访”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村。

文/记者 石飞 通讯员 张中路 石晓玫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记者实地探寻“村超”“村BA”背后社会治理模式
法治日报 2023-09-13
“村超”“村BA”爆火背后 探寻黔东南州基层社会治理“三治”密码
法治日报 2023-08-02
朝阳区北双桥村“老年议事团”打造基层治理“立交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11
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延寿镇湖门村被评为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村
北京昌平官方发布 2023-01-29
群众有了“主心骨” 民意搭上“直通车”
人民法院报 2022-10-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