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期待“闹元宵”能更加成色十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05 16:00

2月5日,正月十五,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宵——元宵。在我国传统文化习俗中,“元宵”不仅是广义上“过年”的组成部分,实际上同时也是聚焦于这一年中首个月圆之夜的一个令人十分向往、期待,具有非常独特价值和意义的专门节日。

所谓“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那么,元宵佳节之所以如此令人神往,其独特节日魅力、文化价值究竟在哪里?“闹元宵“中的一个”闹“字,或许道尽了其中的根本特质。

比较其他一些我们熟悉的传统节日,元宵节的一个最显著的不同实际上在于: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纯粹的亲朋相聚的居家型节日,而是一个显得十分外露张扬,以众多色彩缤纷、全民共同参与的“闹元宵”式户外活动为鲜明特征,甚至颇具某种浓厚“狂欢”意味的公共性节日。这或许再次表明,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性格、人文基因之中,不单只有含蓄内敛、敦厚持重的一面,其实同样亦有踔厉奋发、意气昂扬的另一面。

据史料记载,早在唐宋时期,我国元宵节的过节氛围便已极为繁盛热闹、蔚为壮观,不仅满城火树银花、家家张灯结彩,而且是男女老少总动员,以至于“妇女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女混淆”。与元宵夜的一轮圆月相对应,同时也最能作为元宵之宵象征的,正是各种以“灯”为载体的文娱活动,如放天灯、闹花灯、舞龙灯、猜灯谜等等。在传统语境中,元宵节往往又被称为“灯节”。

在“圆月”与“花灯”交相辉映所形成的独特“狂欢”节日氛围中,伴随着全民的广泛参与,元宵节所蕴含孕育的,其实又不止是表面热闹纷繁的月与灯,更是许多皎洁如月、辉煌如灯的男女爱情,所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事实上,正是源于此,现在不少人认为元宵节,其实就是中国古代的相亲节、情人节。圆月、花灯、有情人,如此不仅淋漓欢畅,而且深婉美眷的元宵佳节及其内蕴的传统文化,显然不仅需认真品味、咂摸,更值得我们倍加呵护珍惜,进而不断发扬光大。

在物质与精神文明均更为丰盈、发达的今天,相比古代,现在元宵节的过节方式、节日氛围,实际上是更加丰富、也更加繁盛热闹了,但同时,进一步从传统文化传承角度,恐怕也应看到,在一些地方,如今元宵节的过节状况,也并非没有一些值得检讨省思的缺憾——到目前为止,作为一个重要民族传统节日的元宵节,仍然并不是国家法定的公休假日,这意味着如果不是恰巧赶上周末双休,人们事实上仍难以十分方便、充裕地享受这一传统佳节,一逞“闹元宵”的欢快。

再如,在“安全、环保”等为由,一些地方不仅明确禁止元宵节“放天灯”,而且进一步严格限制灯展、灯会等元宵节庆活动;这样一来,“闹元宵”中那种独特以“闹”取胜的氛围、气韵、成色,尤其是那份“灯火辉煌”下的浓郁“烟火气”,势必也会在无形中面临不少折损。

更不用说,在疫情三年后的这第一个元宵节,这样“烟火气”及其所表征的整个社会、经济的蓬勃、复苏,又还具有十分特别的意蕴……

“安全、环保”问题当然非常重要,但如果以此为由便对各种元宵灯庆活动简单生硬地加以“封禁”,显然又并不真正理性可取——不仅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懒政行为,也非常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站稳脚跟的根基,作为我们根基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只是抽象、笼统的,而只能是具象、生动、鲜活的,如花灯之于元宵、年夜饭之于除夕,等等。

否则如果这些鲜活的过节仪式、形式,都以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被限制、进而逐渐式微、消散,那么,不仅传统节日滋味,会日益变得寡淡无味、让人兴味索然,而且“传统文化”这一我们安身立命根基的本身,势必也难免将不断被侵蚀、零落、耗散。

文/张贵峰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山东元宵节多彩活动拉长年味 邀民众共度灯火良“宵”
中国新闻网 2024-02-25
看北京|2024年第二届双奥东四“趣玩”闹元宵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4
660余场文旅活动陪伴市民闹元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2
周末到海淀,八场文化活动“闹元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1
摇元宵 做花灯 西城区什刹海街道举办“龙行龘龘 喜闹元宵”元宵喜乐游园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