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教委,市经信局等5部门近日印发《标杆孵化器培育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北京力争建成20家标杆孵化器,引领100家现有孵化器升级发展,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0家、瞪羚企业500家以及一批前沿和颠覆性技术企,在海外布局3-5个离岸孵化载体,在京落地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400个,持续高位引领全国创新创业升级发展。
孵化器作为产业创新生态承上启下的枢纽,在促进“四链”深度融合和创新创业纵深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开辟新领域新赛道的关键抓手。自30多年前北京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诞生以来,孵化器运营机制、服务模式等不断升级,持续引领全国创新创业升级发展,不断孕育出一大批优秀科技企业,为产学研融合、高精尖产业培育、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作出了重要贡献。眼下,北京需要加快培育一批标杆孵化器,示范带动孵化行业升级发展,更好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
《行动方案》主要实施七大工程,共计23项任务。
一是实施标杆孵化器引领工程。支持全球一流孵化人才在京建设标杆孵化器,引导基础较好、特色鲜明的孵化器对标升级,形成标杆梯次培育机制。综合运用资助、参股、委托运营、场景开放、服务包等措施,支持标杆孵化器建设发展。
二是实施未来产业孵育工程。推动战略科技力量配建标杆孵化器,打造未来产业孵化器。鼓励开展“超前孵化”,面向需求精准“组装”硬科技项目;从论文和科学家入手,更好培育“种子期”项目。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加速转化与孵化深度融合。
三是实施硬科技孵化能力提升工程。推动标杆孵化器建设一流的技术服务平台,加强与一流知识产权、研发外包、工业设计、检测认证等机构合作,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服务。引导大企业开展反向孵化,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探索智能“云孵化”,打造孵化元宇宙,引领行业变革发展。
四是实施孵化人才培育工程。引导有经验的硬科技投资人、资深产业服务专家、具有成功转化经验的科学家、业界知名产品经理、优秀连续创业者等“五路大军”跨界进入孵化行业。将标杆孵化器核心骨干纳入相关人才支持体系。
五是实施金融赋能助力工程。通过市区引导基金,支持标杆孵化器成立早期投资基金。鼓励保险等长期资本进入创投市场。开发长周期硬科技创业贷,深化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支持北京四板打造科创孵化板。
六是实施创新创业国际化提升工程。支持标杆孵化器在海外设立实体,探索在京建设保税孵化器,积极引进国际一流孵化机构。支持在京举办海外项目跨境加速营,全球遴选和导入硬科技创业人才和项目。鼓励标杆孵化器招引海外项目在京落地。
七是实施硬科技孵化支撑园区高质量发展工程。结合各区重点产业方向,在中心城区重点布局服务前沿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标杆孵化器,在城市副中心和平原新城着重打造产业加速器。实施标杆孵化器与特色园区“牵手”计划,协同促进硬科技企业到园区落地发展。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编辑/李晓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