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做的事儿家长如何帮孩子“解围” 两大法宝很重要
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 2023-01-28 11:30

节假日带孩子走亲戚串门,甚至辗转千里回老家,就是为了能和家人们一起团团圆圆共同美好度过。可这一串门,孩子和爹妈都被平时不太常见的亲戚朋友们包围,应对平日很难遇到的复杂社交局面,发生尴尬场面的可能性大大增高。

本想让孩子能过个快乐的假期,顺便见世面,学文化,可如果让这些尴尬的场面坏了一家人的心情,搞不好还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这都是家长和亲人们都不愿看到的。在此,精神心理科专家送上几个常见社交难题的应对小妙招,家长们赶快武装起来吧。

1.亲戚让孩子表演节目

总有一些亲戚朋友,出于各种心理,喜欢让孩子表演节目。此时如果孩子表现害羞或者拒绝,常常招致一些不太好的评价,例如“这孩子胆挺小呀”、“哟,还害羞呢”、“不就是表演一下怎么了?”等等。此时做爹妈的难免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一不小心,就会成为打击孩子的“帮凶”,或嘴上说着没关系却在心里默默恨铁不成钢。殊不知,这样看似其乐融融的场面,却可能对心灵尚未发育完全的孩子造成极大伤害。

其实换位思考一下就能懂,如果突然让自己在一大帮不太熟悉的人面前上台唱歌、跳舞、背唐诗,稍加拒绝就要被奚落一番,可能也要委屈半天吧?孩子虽小,却绝不是我们的附属品或炫耀的资本,而是一个独立的、有主见、有情绪的人,他们需要我们的保护,但绝不是简单的操纵和服从,更不能用他人的评价定义孩子的品质。

想培养出一个有主见,开朗乐观,社会适应能力超强的孩子,那么家长的尊重和倾听绝对是两大法宝。

首先,我们自己要尊重孩子的表演意愿,决不勉强,而当其他人用让孩子不舒服的方法试图让孩子表演时,我们更要勇于拒绝。不要因为一时的面子给孩子造成伤害,甚至留下导致性格变化的心理阴影。

如果有人要求孩子表演,家长要先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不愿意,那么拒绝对方才是明智的做法。也可以事先就和孩子商量好,如果有人要你表演你愿意吗,要表演什么,要不要提前练习?如果不愿意,要怎么礼貌拒绝?如果孩子表示愿意,则表扬他的勇气,如果不愿意,则表示理解和支持他的决定。

参考话术:

“一会儿要见到很多叔叔阿姨,如果有时间,你愿意给他们表演个节目吗?”

“不好意思,孩子今天还没准备好,下次一定~/我手机里有他之前表演的视频,给大家看看吧~”

2.孩子不愿意和别人打招呼,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玩

“宝宝来,跟叔叔阿姨打个招呼,小时候还抱过你呢。”“这是你表姐,人家送了你玩具呢,快来说谢谢表姐。”可孩子坚定地躲在你的身后,抱紧你的大腿,怯怯地嘟囔着“不要不要”,真是令人哭笑不得。这时咱为了自己和对面的面子,常少不得数落孩子两句:“哎呀,你怎么这么没礼貌?”“这孩子内向,胆小,别跟他一般见识。”凡此种种。

心理专家提示:此时家长要注意啦!这种给孩子贴“标签”的行为,很可能给孩子的性格带来极坏的影响。因为“标签”对一个人的自我认同有着强烈的暗示作用,孩子很可能产生逆反情绪,破坏亲子关系,或干脆认为“也许我就是个胆小怕事的人”,从而以后更不敢面对困难。专家指出,3岁左右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发展,有了害羞等一系列高级情绪,对陌生人的警惕性也提高,因此“越大越不爱叫人”,其实也是孩子进步的表现哦。

对于孩子不愿意和别人打招呼,不愿和别人玩的情况,我们应当首先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尽量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那么尴尬也就迎刃而解了。

常见原因1:孩子应对陌生人的情况少,不适应。

试想一下,如果把我们突然调派到全是陌生人的新公司,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交往吧?这时,家长应当体察到孩子紧张和陌生的心情,给他一些时间和安抚、介绍,让他放松,逐渐熟悉周围环境和人物。

参考话术:

(蹲下来,视线和孩子平齐)“宝宝,这是张阿姨,小时候你见过的,可能不记得啦。阿姨很喜欢你,你想和阿姨说声好吗?”

“暂时不想说呀,没关系,那我先帮你谢谢阿姨可以吗?”

“哎呀,他只是还有点陌生,其实熟悉后是一个很懂礼貌很幽默的孩子呢。”

常见原因2:孩子没有学习、练习过和人打招呼、加入陌生小伙伴玩耍的方法。

由于现代城市生活家庭的独立性较强,父母工作繁忙,对孩子可能有过度保护的情况等,孩子的社交经验少,只熟悉特定的几个人,也没有在和陌生人的社交中体会过乐趣。因此,还不擅长打招呼和加入他人谈话。这类功夫要下在平时,鼓励孩子去和其他的小朋友玩耍,在家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加入其他孩子的对话等。例如,如果直接加入很困难,那么可以鼓励孩子到其他孩子身边,模仿他先动手玩起来,大家一起做同样的事,自然就有机会产生话题。

常见原因3:亲戚朋友身上有孩子害怕的特征。

例如有的人有吸烟或者喝酒的习惯,或者有口腔问题,或高大威猛,面相较严肃等,其气味和外貌都可能会让孩子联想到动画片等里面比较凶的角色,因此感到害怕,不敢直面。因为孩子的社会经验尚不足,常常会“以貌取人”,此时我们不要过分勉强,可以由家长代为打招呼,避免伤害孩子的心灵。

3.孩子和其他孩子起了冲突

过年的气氛热火朝天,孩子们玩在一起,分享新玩具新零食,难免有争抢、口角甚至掐架的情况出现,这时家长该怎么做呢?

首先,如果冲突不太剧烈,我们可以先不干预,给孩子们自己处理的时间,等待孩子向自己求助时再出面。这是一种对孩子的信任,也可以视作锻炼他的社交能力的宝贵机会。如果孩子靠自己顺利解决了问题,那么事后应当给予鼓励和夸奖,增强他以后自己解决能力的信心。

然而,如果感到孩子已经非常委屈难受,甚至情况升级,开始大哭大闹,眼看就要发展成危险状况,那么及时出面干预就是必要的。首选方法还是先将双方分开冷静,倾听并对他们的话表示理解,并启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但如果一方出现原则性问题(例如动手打人、侮辱性言语等伤害他人的行为)则也要坚定地表示这样不可以,并要求其道歉和做出弥补。

参考话术:

“你俩看起来都很生气,现在必须先冷静一下,让我们先分开,到各自的房间里待一会吧!”

“很高兴看到你平静一点了。刚才我感到你很生气/很难过,发生了什么?遇到了什么事?你是怎么做的?”

“我知道了,难怪你这么生气。那么让我们想想,除了……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当孩子提出好办法或者你想到办法,孩子表示赞同时)“太棒了!你真有主意!那么让我们去试试吧!”

北京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专家汤欣舟指出,其实,过年时遇到的这些社交难题,对于父母和孩子而言都是宝贵的成长机会。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首先跟自己默念三遍“小场面,不要急”,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永远是第一位的。同时她强调,牢记尊重和倾听两大法宝,以身作则地教会孩子如何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倾听他人,以尊重和双赢的方式解决问题。家长的模范作用和从这些社交难题中练习为人处世的方法,是我们能为孩子一生准备的,带在身边永不丢失的宝贵财富。

文/精神心理科:汤欣舟

来源: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中心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家长如何让孩子爱上劳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7
开学了,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
大众医学杂志 2023-09-01
家长应如何帮孩子顺利过渡幼小衔接阶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3
家长与孩子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北京海淀区妇幼保健院 2023-06-23
家长如何帮孩子杜绝“马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