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宅在家,不如去逛展”:京城200多项文博展览活动迎新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26 10:27

首都北京作为文化中心,有着全国最雄厚的美术资源,过年期间不少首都市民和来京旅游的朋友,都将“逛展”作为春节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从北京市文物局获悉,自1月14日起至春节期间,北京陆续推出200余项文博展览活动,迎接兔年新春,营造浓浓年味。同时,首都不少美术馆都精心策划,拿出最优质的美术资源和最符合兔年春节的选题,为首都人民奉上最丰富的文化大餐!

精心策划

中国美术馆千幅“小画”迎春光

癸卯兔年中国美术馆精心策划“美在致广——全国小幅美术精品展”以贺新春之禧。与往年突出生肖主题不同,今年这场题为“美在致广——全国小幅美术精品展”的大型展览可谓别出心裁,通过精心策划将引领精品创作、引导大众审美、共庆新春之禧的用意进行了有机融合。

在本次展览的作品中,尺幅最小的仅有邮票大小,最大的也仅半米见方。这其中既有美术史中的经典名作如齐白石的《咸蛋小虫》、徐悲鸿的《双狮》、李桦的《怒吼吧,中国!》、胡一川的《牛犋变工队》等,有表现中华历史文明的雕塑作品,如吴为山创作的《问道》等,有表现新时代现实题材的,如庞茂琨的《农民工》、黄华三的《初雪》等,还有零零后艺术家的最新创作,如《疫情下的相聚》《午后小憩》等。

纵观美术史,古今中外的大师都曾留下举世闻名的小幅作品。然而,近年来美术界小幅作品创作呈现式微的态势,为了全面展现当下小幅作品创作的现状,鼓励美术家投身小幅精品创作,中国美术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征稿活动。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小幅作品展是非常有意义的策划,此次展览展出了从6500余件投稿中精选出的近600件征集作品,另有中国美术馆馆藏、特邀作品400件,共计1000件,都是大师名家名作,重在于表现新时代、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等多方面。”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工艺等美术种类。

视觉盛宴

一起来“北京艺术双年展”里过大年

大年初三,北京青年报记者来到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位于顺义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展区,现场既能看到稚气十足的小童,又能看到满头白发的老翁,更多的则是全家出行,其乐融融。在这里,阖家欢乐不仅仅是一句人们见面互相祝愿的话语,更是一种肉眼可见的节日氛围。这里以云冈石窟为主题的“唤醒石头里的生命”双年展主展单元,以及“数字敦煌”和“触梦三星堆”两个平行展,三个以中华古代文明为主题的展览并列展出,传统佳节与传统文明相映成辉,唤起了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而分别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和北京友谊商店展出的“可见的浪漫:与北京有关的记忆与想象”展览现场,则在这个辞旧迎新的节日里,通过对北京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描摹和追忆,勾起了北京市民追忆往昔的情趣,观众里几代人关于北京不同年代的回忆和感受,让展厅里弥漫着温馨的家庭氛围。

更受年轻观众欢迎的,则是本届双年展的“幻方:艺术与文学的互映”和“大地热流:回到太阳时间的访客”两个主展单元,以中国古代流传的“洛书”为灵感的“幻方”展,以小说和诗歌作者与艺术家的互动为线索,为春节期间的观展活动增添不少文学氛围;而尝试以科技手段切入当代艺术的“大地热流”展,则因为炫酷的展览现场,成为年轻观众参观打卡的新热点。

尽管今年春节的温度较往年偏低,但是在北京艺术双年展现场,却能感受到温暖的节日气氛。除了北京的观众,在现场不仅能看到不少来自河北和天津的观众,更有来自外地旅游的观众,特地来到北京参观本届双年展。

甲骨文的兔字

古文献“四大发现”首次集中亮相

今年春节期间,国家典籍博物馆为大众准备了“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他们将殷商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是上世纪初中国学术的“四大发现”,此展将分藏于各地的“四大发现”古文献首次集中亮相。

近3000平方米的空间里,来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的249种、382件珍贵文物文献,囊括甲骨、简牍、敦煌遗书、明清档案等多种类型,按照“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四个专题,带领观众溯源中国历史,探索中华文脉。为了这场目前为止“四大发现”文物最大规模的展览,国家典籍博物馆拿出四个展厅“亮宝”。

如果您在春节期间来到国家典籍博物馆,可以在甲骨文文片中找寻“兔”字,记者发现在展厅中一件龟腹甲残片甲骨,记载了商王猎获麋鹿和兔的内容,上面的“兔”字象形,描绘了兔子的前后腿、小短尾等外形,十分生动传神。同时,观众在“明清档案”专题展中,找到乾隆帝元旦开笔,每逢农历正月初一清宫都有这样的习俗,写下新一年的愿望,随后画押封存,乾隆皇帝有什么新年愿望?让我们一起去国家典籍博物馆一探究竟。

老友重逢

时隔35年后陈子庄作品再展京城

对于首都观众来说,上一次提及陈子庄还是35年前。1988年3月20日至3月27日,中国美术馆一层东厅举办了“陈子庄遗作展”,展出300余件石壶画作,让很多人第一次认识这位巴蜀画家。时隔35年后,北京画院举办了“壶中家山——陈子庄艺术研究展”,让北京的观众能够再一次与陈子庄的作品见面。当年组织“陈子庄遗作展”的阎晓怀先生也来到了现场,向观众讲解当年的做展的故事!

此次展览汇集了来自四川博物院、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新都杨升庵博物馆收藏的陈子庄花鸟、山水、书法等作品,共计100件。展览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一层以陈子庄生平逻辑线条,讲述了陈子庄凌云健笔、纵横纸上的传奇经历。同时,展览二层通过三个板块,为观众构建一个“陈子庄的艺术世界”。对于陈子庄的作品,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直言:“画是需要画出来的,艺术的未来是需要有新研究与新创作的。陈子庄的艺术实践或许在暗示,仿佛客观存在的评价方式、传统技法体系并不能束缚人的主观能动性。艺术创新不是与传统决裂,不是凭空而降的无中生有,而是一种认知上的解放,并能把它加以落实。或许,正是这种精神所建构的能量场,吸引着我们不断靠近他。”

如果您35年前看过陈子庄的作品,这次在春节的相逢,如同老友重逢一般珍贵。

翰墨缘.png

连办19年

百年老店荣宝斋奉上范曾书画特展

每到新春佳节,百年老店荣宝斋就会为喜欢书画的朋友奉上“范曾”新作展,从2004年至今从未间断,连续十九年从未间断,已经成为首都新春文化大餐之一。对于每年都要办的新春特展,范曾回忆起某年签名售书的场景依旧记忆犹新,“记得当年要做签名售书,很多艺术爱好者就提前一天晚上来排队,这让我很感动。特展是我与首都人民近二十年的新春之约,我很开心。”

此次“翰墨缘——纪念荣宝斋350周年范曾书画特展”遴选范曾近40年来部分精品力作,其中包括人物绘画、书法作品等99件作品,同时还展出了范曾与荣宝斋交往纪事、历年木版水印作品代表作及历年范曾先生书画展出版物。

荣宝斋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赵东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直言:“99件作品,代表着荣宝斋与范曾先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翰墨’情缘要长长久久地走下去。”2022年是荣宝斋建立350周年华诞,“翰墨缘——范曾书画特展”就是荣宝斋系列纪念活动的收官之作,赵东说:“展览将围绕范曾的诗、书、画三位一体全方面展示范曾先生艺术造诣,我们还将举行两次座谈研讨会,在岁末跨年之际,既是很好的收官,又是一种回望。”

据悉,“卯兔迎春名家书画作品展”也在荣宝斋大厦展出。

年味十足

京城推出200余项文博展览活动

记者从北京文物局获悉,自1月14日起至春节期间,北京陆续推出200余项文博展览活动,迎接兔年新春,营造浓浓年味。据介绍,北京文博单位共将推出展览70余项以及线上线下文博活动140余项。展览活动充分结合兔年生肖文化,挖掘兔年文化元素,形式多样,年味十足。

其中,中国国家博物馆精心选取80余件(套)馆藏文物,推出“癸卯金安——二〇二三新春展”,多角度展示中国生肖文化和年文化。北京自然博物馆联合多家文博机构筹集数百张狡兔题材的文物艺术品图片,展现兔生肖文物艺术品的独特魅力。中国古动物馆举办特展,以古生物学视角,探秘兔子家族史。

春节期间,北京各大博物馆举办的文化体验活动丰富多彩。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组织“张灯结彩过兔年”2023年新春灯彩会活动,汇聚各地非遗传承人作品,展现种类丰富、绚丽多姿的灯彩之美。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通过制作体验、博物馆小课堂等形式,展示有关兔的民俗文化,营造欢庆兔年新春的祥和氛围。北京艺术博物馆推出“绘兔贺佳节,展艺迎新春”兔年绘兔艺术创作亲子活动。

此外,不少博物馆推出庙会、集市等活动,吸引观众沉浸式体验春节民俗文化。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将举办“只此东方色”8K数字沉浸式展览及展览衍生庙会大集活动。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举办迎新春民俗集市,吸引游客身着汉服游园、打卡拍照。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磊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晓溪
编辑/弓立芳

相关阅读
看展之余还能领“福”盖章,春节期间京城美术馆迎来观展高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2-20
展览如期至,持续近20年,范曾与观众的新春之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4
广东启动“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 全省将开放超千场展览
南方日报 2024-02-07
春节期间北京百余家博物馆开放 多家博物馆除夕不打烊
中国新闻网 2024-01-29
2022年度北京市博物馆优秀展览评选结果揭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