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已经披露的基金四季报来看,面对去年四季度权益市场的震荡调整,多数基民依然选择坚守并继续申购。多只绩优基金规模大增,个别明星基金经理虽然去年业绩不佳,基金规模却有所增加。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在公募基金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投资者教育与陪伴帮助基民建立了正确的投资理念,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追涨杀跌行为,让基民更能“拿得住”。
2022年四季度A股和港股市场先抑后扬,面对基金净值的跌宕起伏,不少基金投资者并没有盲目赎回基金,甚至有所加仓。
以朱红裕管理的招商核心竞争力混合为例,该基金成立于2022年4月13日,截至2023年1月17日,成立以来收益率超过50%。但在此过程中,基金净值也曾遭遇颠簸,2022年11月18日至11月29日跌幅超过16%。
但投资者申购热情依旧高涨,与去年三季度末相比,招商核心竞争力混合规模增长超30亿元。今年以来,该基金更是连发两则限购公告,申购限额从10万元进一步降至5万元。
部分明星基金经理业绩不佳却依然颇为吸金。以百亿级基金经理冯明远管理的信澳研究优选混合为例,该基金A份额去年亏损超过25%,但去年四季度末的规模依然较三季度末增长超9亿元。
除此以外,和去年三季度末相比,截至四季度末,李孝华管理的华富灵活配置混合、徐彦管理的大成睿享混合等多只基金规模均有所增加。
多只主动权益基金规模逆势增长的背后,是投资者教育的初见成效。在沪上一位基金研究员看来,公募基金投资者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改善投资者的认知,从而影响投资者的行为,让投资者“管住手”,减少不理性投资行为对基金收益的损耗。
回顾2022年基金行业投资者教育,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表示,2022年是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年,个人投资者通过投资基金配置资本市场、增加财产性收入的趋势已经形成,形式多样的投教产品和投教活动在普及基金知识和帮助投资者树立科学的投资理念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多位业内人士强调,公募基金已逐渐成为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方向,尤其关系千家万户的个人养老金为公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后续要继续做好投资者陪伴。
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认为,以往投资者投资体验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金产品与基民特征的错配,包括风险错配、期限错配、认知错配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投资者教育、投资者陪伴及基金投顾服务的缺位。行业需要借助金融科技的能力,提升客户服务的智能化、规模化和个性化,更好地做好投资者陪伴,帮助投资者理解自身风险偏好,以及各类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只有投资了合适的产品“买得准”,才可能在市场波动中“拿得住”,才能让投资者更好地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长期收益。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