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汉魏洛阳城遗址内发现北魏皇家粮仓 系考古发掘60年来首次发现 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16 16:56

1月15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与洛阳汉魏隋唐都城遗址保护中心公布了汉魏洛阳城宫城内仓窖遗址考古新发现。16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洛阳市汉魏故城遗址管理处了解到,本次公布的为考古人员在遗址内发现的大量北魏时期仓窑遗迹,目前已勘查出240座。据悉,此次清理出的仓窖,是在汉魏洛阳城遗址内,首次发现仓储类建筑遗存。

汉魏洛阳城遗址位于今洛阳市东15公里的伊洛平原中心,始建于西周,其间历经东周、秦、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北周等朝代的修建与使用,至唐初废弃,前后达1600年之久,其中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5个朝代相继沿用为都达540年以上,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通的中心。其历经朝代之多、年代之久、城市形制变化频繁复杂,是中国古代早中期都城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大作用,文化面貌也影响到整个东亚地区。这里是汉魏时期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全球客家人的祖源地,埋藏着丰厚的文物古迹,也留下了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故事佳话。

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专门派队驻守汉魏洛阳城遗址进行正式考古发掘,迄今已持续60年。北青报记者从洛阳市汉魏故城遗址管理处了解到,2022年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考古队在对宫城东南角进行发掘时,为在更大范围内确定宫城东南角和宫城东墙的位置关系,对宫城东墙进行了局部发掘,并在宫城东墙内侧发现了三座北魏时期的大型半地下式仓窖遗迹。后经过补充勘察工作,初步确定了这三座仓窖属于宫城内北魏皇家府库的一部分。此次清理出的仓窖,是在汉魏洛阳城遗址内,首次发现仓储类建筑遗存,取得了重要的收获。

宫城东墙发掘区位于宫城东南角北侧约230米处,为一条东西宽4米,南北60米的探沟。发掘了解到宫城东墙墙体宽约3.5米,其内侧有南北向顺墙的砌砖水道,其外侧有宽约27米(东端不到边)的道路。在宫墙内侧,还发现有两座东西向排列的地下式仓窖遗迹。随后的扩方,又在南侧发现仓窖一口。

仓窖口部坍塌严重,直径约11米,深约7米,其中填土为坍塌淤积堆积,只在西侧的仓窖2底部,发现有少量的炭化植物遗存。仓窖边壁也坍塌破坏,未见有加工处理的痕迹。仓窖南北两侧和两座仓窖之间,发现有夯土墙。夯土墙宽1.2米,推测或为仓窖之间的隔墙,或与仓窖顶部建筑有关。在北侧夯土墙以北,还有砌砖水渠。水渠向东到宫墙内侧后转为南北向,推测当与仓窖区的地面排水有关。

据此扩大的勘察工作表明,该区域内有大量仓窖,其分布大约西侧以司马门内大路为界,南侧为东掖门内大道,北临永巷,东依宫城东墙,总数约240座,其外侧还以夯土墙合围,北部还有官署等建筑遗迹等,在宫城内形成一个东西宽约150米,南北约600米,较为独立的仓窖区,当为北魏时期的皇家府库遗迹。后续,将对这一区域内的仓窖等建筑遗迹进行系统地发掘,以进一步明确其时代、形制演变等。

据洛阳市汉魏故城遗址管理处介绍,此次考古新发现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据介绍,2022年发现的仓窖,是首次在汉魏洛阳城内发现仓储类建筑遗迹,而且发现的仓窖,不仅数量大,而且处于宫城内,等级较高,属于北魏时期的皇家府库。这一发现是洛阳地区首次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仓储类建筑,填补了洛阳地区、河南地区偃师商城仓储设施、洛阳周王朝仓城、函谷关西汉仓储遗址与隋唐黎阳仓、回洛仓、含嘉仓等仓储类建筑发现的空白,也使得洛阳成为国内仓储类建筑发现最多、序列也最为完整的地区,彰显了古都洛阳在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此次在汉魏洛阳城宫城内发现的仓窖遗迹,是国内首次以明确考古资料,确证了在宫城内仓窖区的存在,也是目前所确知的等级最高的古代仓储类建筑,极大地丰富了古代都城形制布局研究、仓储类建筑遗址研究的内涵。同时,依据现有资料分析,这些仓窖内储存的粮食等物资,当是通过运河水系从全国各地调运到北魏都城,并储存于皇家仓窖中。此次宫城内仓窖区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汉魏洛阳城世界遗产的内涵,而且在目前隋唐时期的含嘉仓、回洛仓、黎阳仓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现实状况下,更是将大运河世界遗产与丝绸之路世界遗产紧密连接起来的纽带,也必将成为下一阶段汉魏洛阳城遗址公园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天琪
编辑/朱葳
校对/房霞

相关阅读
天空之眼瞰丝路 | 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新华社 2023-10-17
如何展现永宁寺千年废墟?这是个难题,也是个机遇
林淼 2023-07-10
新文旅“风”起洛阳 数字赋能让国宝“活”起来
央视新闻 2023-07-09
图记 | 洛阳:千年古都国风潮
新华社 2023-06-21
视窗|河南汉魏洛阳城发现240座北魏时期皇家仓窖
新华社 2023-01-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