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诗歌越接近“当下”,越需要激活“蝶变”的翅膀与复眼
文学报 2023-01-14 20:00

在为梁尔源入选“中国好诗”第五辑的诗集《镜中白马》的序文中我曾经将诗歌视为他个人生命历程中的压舱石。对于梁尔源而言,人生因为诗歌这特殊“压舱石”的到来而有了根基、定力以及沉稳不惊的阅世气息。

最新的这部诗集名为《蝶变》,实则“变”是每一个在诗歌中磨砺和“修习”之人所必然要寻求的境界,尤其对于写作越来越“熟练”的人而言更是如此,而人生和时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居无常物、一切皆流。“变”携带了情感、经验、感受力、想象力、思想载力以及词语、写作技艺、表现方法的多重可能性,“变”实则也是一个写作者对自己的梳理、反思以及适度的反拨和“变法”,同时也是对写作的活力、效力、持续力、发现力以及创造力的维护和激活。

尤其是生活、生存、命运以及社会大舞台的长时间磨砺使得梁尔源的人生阅历、眼界以及看待细节和世界的方式为进入诗歌做好了比较充足的准备。确实,“功夫在诗外”在梁尔源这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印证。当然,只有经验和阅历是不够的,因为诗歌不等同于生活和经验,而诗歌对经验和现实的过滤、转化以及提升的生成过程格外复杂而又至为关键。

必须强调的是,诗歌实则起到了拓展视界、精神补偿和灵魂清洗的功能。在功利性的社会场中诗歌恰恰是非功利、反功利甚至超功利的,诗歌更易于打开人性、自我、真相以及灵魂之门。诗歌中的“真”“正义”涉及的是一个诗人的精神还原能力,一个优秀的写作者总是在可感和不可感、可见和不可见、已知和未知中寻求最大限度的可能性,但是一个诗人的精神还原能力总是有限度和极限的。在此前提和基础上产生的诗才可能是“真实的诗”,诗人才可能具备了现象还原的精神能力。正是在“真”和“诗性正义”的向度下,梁尔源的诗歌非常可贵的具备了审视自我、社会、环境、他者的眼光以及面向自省、自查、自悟、自辨的能力,他的诗因此能够在光怪陆离的社会场域和人心潮汐的嬗变以及诡谲世相中一次次闪现出手术刀般的直接和冷峻。

在景观和风物以及更为细微的草木动物万有面前——比如诗集第一辑“金色的蚂蚁”中的诗,梁尔源是一个凝视者,也是一个不停发出疑问的揣度者,这些物象一次次对应了心象和世道人心,对应了时间渊薮和森林法则。这既是对事物的深入探究,也是对自我的认知。这就使得诗歌没有沦为浅层次的描摹和直接的镜像反射,而是沉着处置和不断累积、沉淀又过滤的过程,而诗歌和诗人也就最终回复了存在的终极问题,擦亮了时间的纹理与内核。

回到梁尔源的诗歌之“变”,“变”也是变通、融通和思辨的体现,即诗人要具备“举一反三”的“复眼”般的视界。在我的阅读感受中,这几年梁尔源的诗歌创作处于持续的爆发期,而其诗歌的成色以及水准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就“变”的部分而言,智性和思想性的成分在诗歌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梁尔源的“变”还体现在敏锐、深入和开阔上。他总是能够及时地捕捉“现实”,从“日常”的“小”甚至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掘出了“诗意”或“反诗意”的部分。

梁尔源的眼光也是“新”的、开放的、包容的,这需要诗人具备强大消化能力的“胃”,与此同时,这也使得诗歌的抒写对象和空间得以拓展,诗人的消化能力和精神载力得以扩容,诗歌的容留性、可能性以及有效性、复杂性得以增强。也就是说,梁尔源并不是一个四平八稳的写作者,也不是自我限囿的写作者,而是一直在观照着社会和时代的新变景观以及它们与诗歌和人的内在关联。当梁尔源的诗歌中高密度地出现诸多新科技、新领域、新名词的时候,在纷至沓来的“新”景观中我们不能不惊讶于一个诗人求新求变的写作态度,也由此看到了一个诗人不断扩展的眼界和繁复的切入角度。

当然,“新”的事物和景观是需要“新”的眼光以及写作方法论的支撑的——即及时地更新写作经验和方法,而“新”的时间、空间以及整个场域也往往具有强大的磁场和吸附力量,诗人对“新”的处理和表达也就具有了难度、挑战和危险。对当下的写作者们需要提醒的是,一个诗人或作家越是想接近“当下”和速度化和剧变中的社会景观,他就越要审慎,需要具备适度的观照距离和全方位的观察角度,反之则很容易滑入到惯性叙述套路的“黑洞”之中——尤其对于“主题性写作”而言更是如此。

文/霍俊明

《蝶变》/诗选

在一粒稻种中观天象

一一怀念袁隆平

天究竟有多大

爱因斯坦也无法比划

其实,天只有碗口大

再小点,只有一张嘴大

再再小点,只有一粒稻种大

一粒稻种能撑起一片天

你可在一稻种中

观脸色,观苍生,观天象

那个撑起一片天的人

在稻穗下乘凉

他秋风拂面

皱纹里稻菽千层浪

金色的梦,金色的天

让一枕黄粱暗淡失色

真情扬花出世界稻香

赤诚杂交在梦想胚芽

大爱裏着每一株稻穗

将天点化在一粒稻种中

让天下最大的碗

也能盛满

让那碗大的天

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蝶变

一只蝶,隐身于一句谶语

斑驳的摇曳

是阴阳的苟合

月影书斋花雨和流水

珍藏在茧缚中的定情物

两只蝶,生成一道闪电

水乳交融的季节

色盲是一种美

残翅是一种美

赴死的颜色很淡

一只蝶能点燃

三月的桃花

百花盛开,大地锦绣

影子在争风吃醋

秋波抚动着岸边的柳枝

一只蝶在人间

扇出四月天

无法解开七月的纽扣

紧闭的闸门,流火和闷雷

蝶在效仿涅槃

将天穹挤开了一道缝

一只蝶,在绝望中

飞出了一道彩虹

编辑/陈品

相关阅读
著名当代诗人梁小曼病逝,年仅50岁
扬子晚报 2024-11-15
人工智能或能开拓出新的诗歌风格
光明日报 2024-09-28
活动|刹那灵觉与生命之诗 诗集《刹那》《如初》研讨会在宁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4
文学|《耶胡达·阿米亥诗集》诗歌爱好者书架上必不可少的20世纪诗歌经典读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3
文学|诗歌意象丰富、语言纯粹 著名诗人西川重磅诗歌代表作《巨兽》出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0
《珞珈诗派(第二辑)》丛书在京首发 设立“珞珈诗歌奖”奖金高达30万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2
文学|五位青年诗人获得第八届东荡子诗歌奖高校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1
文史|人生之喻:古代诗歌中的飞蓬
中华读书报 2023-09-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