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级两会先后召开,各省份政府工作报告中2023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备受关注。
1月13日,《浙江日报》发文《5%以上,浙江的目标为何这样定》,从多个角度解释了浙江2023年预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的根据。
此外,广东、四川、上海等地也针对本省GDP发展预期目标发文详解。
截至1月13日,已经有22个省份先后发布政府工作报告,披露了2023年GDP预期增速。
为什么是5%以上
1月12日,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在杭州开幕,省长王浩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中指出,2023年浙江省GDP预期增长5%以上。
怎么看这5%?
《浙江日报》发文介绍,此时提出5%以上的GDP预期增速,综合考虑到多方面因素:
要看清当下发展形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都蕴含着潜在的发展风险。
疫情3年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
要对标国际发展大势。从海外的经验来看,逐渐走出疫情、消费环境逐渐改善的大方向是确定的,但受疫情反弹和居民自我防护意识加强的影响,短期消费仍然承压。
上述文章还将浙江省与长三角、经济大省广东省进行对比:
1月11日,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出炉,2023年预期增长5.5%以上。作为区域“龙头”,上海的向好预期给长三角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12日,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出炉,2023年预期增长5%以上。同为经济大省,浙江与广东一个东向窗口,一个南向窗口。两省体量虽有差距,但在全国发展中承担的责任与发展的路径确有相似之处。
“结合两省去年经济发展的类似状况以及对今年经济发展形势的相似研判,不约而同地提出5%以上,也在一定程度上交叉验证了目标的科学性。”
22省份发布GDP预期目标
目前,大部分省份两会已经开幕,政知君梳理,截至1月13日,已经有22个省份发布政府工作报告,其2023年GDP增长目标情况如下:
天津4%左右
河北6%左右
山西6%左右
内蒙古6%左右
辽宁5%以上
黑龙江6%左右
上海5.5%以上
浙江5%以上
安徽6.5%左右
福建6%左右
江西7%左右
山东5%以上
湖北6.5%左右
广东5%以上
广西5.5%左右
海南9.5%左右
重庆6%以上
四川6%左右
贵州6%左右
云南6%左右
陕西5.5%左右
宁夏6.5%左右
从目前已经公开的数据来看,各省份2023年GDP增长目标范围在4%至9.5%。另外,四川、重庆、湖北、山西、江西等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会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
多地详解预期目标
除了浙江,广东、四川、上海等地也先后发文详解GDP预期目标数据。
1月13日,《南方日报》发文《“5%以上”是“跳起来够得着”的增长目标》。文中指出,5%以上的目标是有条件、有基础、也有必要的,是一个“跳起来够得着”的目标。
从发展基础上看,广东家底厚实、发展环境比较好;
从发展态势上看,广东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稳中有进;
从发展机遇上看,广东经济发展迎来了多重重大利好。
另外,四川省制定了6%左右的预期增速。四川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提出GDP增长6%左右的预期目标,综合研判了当前经济形势,并与省“十四五”规划目标、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衔接,是一个为完成中长期目标奠定基础的增速。
此外,该负责人还表示,从进一步稳定预期改善信心看,四川省去年遭受多重超预期因素严重冲击,经济运行面临很大下行压力,市场主体生产经营面临较多困难,上述预期目标有利于弥补去年经济增速缺口,更好引导社会预期。“预期稳、信心足,企业就敢于扩大投资、勇于开拓市场,社会创造力就会竞相迸发。”
另外,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经过努力确立5.5%的增长目标,有助于合理引导社会各方面的预期,提振各方信心,也有利于稳定增长、稳定物价、稳定就业,带动全年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中央作要求
政知君注意到,在详解GDP预期目标时,多地都提到了“稳定预期改善信心”。
近日,新华财经客户端发文《多地公布2023年经济增速目标 乐观预期走强》。文中写道,近期,诸多机构调升了对中国2023年的经济增长预测:摩根士丹利将2023年对中国GDP增长速度预测从同比5%调增至5.4%,瑞银、野村证券也分别将各自的预测值从4.5%和4%调增至4.9%和4.8%。
此外,中央层面非常重视稳定预期、提振信心。
去年12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会议在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时强调,2023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会议要求,要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部署要求,敢担当,善作为,察实情,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努力实现明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资料丨各省份党报 新华社 人民网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高语阳
编辑/马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