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诊疗量骤然增加数十倍 感染“峰值”期间 社康机构成为“主战场”
南方都市报 2023-01-09 11:36

2022年12月以来,随着新冠病毒感染高峰的到来,医护人员第一时间投入“战斗”。他们主动请缨到发热门诊支援,生病了也依然坚守在一线。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深圳度过了这波高峰。

发热门诊就诊量达平时5-10倍 医院打通所有科室支援

“周主任,下个班安排我吧,我来上!”最近一段时间,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发热门诊负责人周坤经常接到全院各个科室的医生、护士发来的到发热门诊支援的工作申请。

作为医院疫情防控的前哨阵地,发热门诊的工作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2022年12月以来,随着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峰不断逼近,医院发热门诊接诊的重症患者多,有基础疾病引发并发症的患者也多,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发热门诊的接诊量是平时的5-10倍左右。

“那段时间人员紧张,我们医护人员就算病了,一般也只休息一两天,大家一直坚守在岗位,希望一起渡过难关。”周坤说,没有所有人的努力,很难平稳度过,这波疫情来势太凶猛了。

南都记者了解到,为了让所有前来就诊的发热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避免高龄及有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的脆弱群体患者发展为重症,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打通医院所有科室,按照应收尽收的原则,全力开展救治工作。该院组织其他科室人员,经过规范的培训后,分批次到发热门诊开展支援。虽然发热门诊的工作强度非常大,但是主动前来支援发热门诊的医生护士“络绎不绝”。

“每天协调岗位安排发热门诊的值班工作时,我都深受感动。尽管每个人忙得像陀螺一样停不下来,可是大家都争着向前‘冲’,争相来发热门诊支援。”周坤说,不论哪个岗位上有“空缺”,马上就有人主动替班顶上来。

收治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 协调相关科室安排入院

在大批医护人员到发热门诊支援的同时,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也一直在坚守岗位。2020年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后,翟国超一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发热门诊工作。翟国超说:“这一段经历,是我做医生的职业生涯中一段最宝贵的经历。”

同事们的工作激情,也激励着周坤。他说:“只要可以坚持,就必须坚守岗位。”为了保证发热门诊工作高效运转,周坤连续多日没有回家。她的妻子是另一家医院的医务人员,妻子对他的工作有着更深的理解。因为理解,家庭的重担也都落在了妻子的肩上。

发热门诊并不是简单地收治发热病人,遇到危急重症患者,还涉及到转院到上级医院等复杂的程序。每天在梳理好分诊流程的同时,周坤还要组织对前来发热门诊进行支援的医护人员开展岗前培训,精准协调保证每个岗位均有人在岗。

前不久,发热门诊收治了一位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的患者,患者持续发热,生活不能自理,护理和治疗工作难度非常大。经过与相关科室协调,患者被迅速收治入院。目前,这名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周坤说:“大家都会主动克服困难,让病人重回健康,让家属放心,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女护士看到同事那么忙,病倒休息期间很难过

李鑫楠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心肺康复专科护士,因为疫情高峰期的到来,她从门诊来到心血管科病房支援。

“放开之后,接收了很多危重患者,临床压力比较大。很多同事病倒,但是烧一退,立马回来上班,一边咳嗽,一边工作。”李鑫楠说,在这段时间她也病倒了,发烧了几天,有肺部感染,用了几天药后就重返岗位。

生病倒下那几天,看到同事们那么忙,暂时不能上班的李鑫楠心里很难过。“我们科里很多孕妇同事,发烧过后也坚持顶班。我心里很难过,这么大的压力却只有这几个同事,就很想回来上班。”李鑫楠说,临床工作的压力自己都可以承受,因为同事之间互相协作得比较好,大家会共同分担压力。

“这是职责所在,当初选择这个职业的时候就知道了。”李鑫楠表示。

社康高峰期日接诊五六百人,为重点人群送医到家

这波发热高峰期,社康也是主要战场。

2022年12月11日至2023年1月1日,深圳共有811家社康机构开设了发热诊室。其间,社康机构发热诊室的日均诊疗量增长至超过14万人次,于12月21日达峰,近期已回落到3万人次左右。

1月6日下午,南都记者来到深圳市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田厦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在现场看到,该社康中心未见患者排长队情况。

田厦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主任胡晓周介绍,目前田厦社康已恢复正常接诊,接诊人数较为平稳,每天有百余居民就诊,除了仍开设两个专门的接诊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发热诊室,其他诊室亦正常接诊。

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任务,田厦社康第一时间响应市、区工作要求,在集团总部的指导和协调下,火速整合资源和力量,设置发热诊室,优化就诊流程,全力保障周边居民的就医需求。其间,田厦社康开展发热诊室接诊服务,接诊有相关症状的居民。发热诊室自去年12月开诊以来,最高峰一天曾接诊五六百人,后面逐步回落到一天接诊一两百人。

胡晓周介绍,高峰时期大部分患者症状为咳嗽、咽喉痛或者肌肉酸乏,接诊医生通过问诊、查体评估,尽可能发现可能往重症发展的居民,安排居民转院就医;对轻症的患者对症治疗后,提示回家休养。

社康中心还将战线前移,将新冠病毒感染的防治知识、康复知识,通过家庭医师群发送至居民端,有效缓解居民的紧张焦虑,减少轻症居民对医疗系统的冲击,保障病情较重的居民能快速得到救治;连同社区对老人、患有慢性病基础病的患者、孕妇、幼儿等重点人群定期进行随访,提醒居民关注个人症状,提供医疗服务信息;对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进行上门评估,救治。

1月4日,田厦社康接到辖区一家庭求助,家里一位89岁的老人患有肿瘤、心脏病、胃大部分切除等基础病,且近期刚新冠感染治愈出院,进食情况不好,希望社康医护人员能上门帮助。社康的医生上门评估发现老人口腔内真菌感染,对其进行口腔局部抗真菌治疗后缓解,进食改善,避免老人一家反复到医院就诊。

扛住压力接诊新冠感染患者 医护人员带病坚持在岗

疫情期间,社康中心参与的疫情防控工作主要包含疫苗接种、核酸采样、居家隔离监测、上门核酸采样、转运密接人员、给封控区的居民进行医疗评估、送药上门等服务,没有接诊过新冠病人。2022年12月16日,社康中心全体医护人员首次接诊新冠感染患者。“大家并没有什么经验。”胡晓周说,为了保障社康中心能为周边居民更好地服务,社康中心提前评估接诊后会面临医护感染、大量居民就诊等情况,动员和培训40多位社康医护人员,包括院感防护、接诊流程、注意事项等。

社康中心分区接诊,除发热诊室还正常接诊其他慢病患者,如果医护人员集中感染,可能导致社康中心难以正常接诊,到时周边居民群体集中去医院看病,医院的接诊负荷会大大加重。胡晓周介绍,社康中心按照政策、指引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动员医护人员,缓解大家的紧张情绪。

田厦社康发热诊室开诊以来,超九成的医护人员都已感染新冠病毒并康复。发热门诊就诊高峰期,因为多位医护人员感染,社康中心压缩其余诊室的接诊量,全力保障发热诊室正常接诊。

“多位医护人员到了高热、全身酸乏,不得不休息才离开岗位。”胡晓周告诉记者,其间有医生韧带撕裂、发着低烧也坚持工作,还有药师因担心休息影响周边社康配药,连续上班近十天,后来胡晓周察觉其不舒服,主动安排这位药师休息。

“新冠感染就是要注意休息,我也担心大家太劳累出问题,但是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干到最后一刻才走。”胡晓周在感染期间也仅休息一天,便回到社康发热诊室接诊。如今,社康中心的发热门诊接诊高峰已过,后续社康中心还将根据接诊情况进一步优化接诊安排。

胡晓周说:“之前看着社康门口大量的排队患者心里非常难受,但看到带病坚持在岗的同事们又非常感动,现在大家终于挺过了这一关。接诊期间,我们也不断优化流程、积累经验、做好准备,万一再有接诊高峰,社康中心不论从诊室设置、人员和接诊安排上,都随时可以进入‘战斗状态’。”

南都记者了解到,去年12月11日,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第一时间开设首批10家社康中心发热诊室。12月16日起,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所有社康中心均开设发热诊室数。截至1月1日,累计接诊152535人,抗原阳性54682人,日均诊疗量占全区发热门诊、诊室诊疗量的77.62%。高峰期,社康中心发热诊室日均诊疗量超过1.4万人次,极大发挥了社康中心基层兜底作用,解决群众就医难题。  

文/谢萌 李榕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深圳社康“剧本杀”式培训急救 194家社康机构已完成200余场培训
南方都市报 2024-06-12
切实保障儿童呼吸道疾病诊疗需求 多地医院儿科门诊“应开尽开”
新华社 2023-12-13
上海249家社区卫生中心春节全开放 提供延时服务和24小时电话咨询
解放日报 2023-01-26
广西农村地区发热门诊就诊人数下降
中国新闻网 2023-01-12
“乙类乙管”正式实施在即,多地强调保健康防重症
中国新闻网 2023-01-07
深圳:“发热”高峰已过,社康机构发热诊室日均诊疗量回落到3万人次
深圳特区报 2023-01-06
深圳“发热”高峰已过:社康发热诊室日均诊疗超14万人次,近期回落到3万人次左右
南方都市报 2023-01-06
提高重症救治能力,北京朝阳医院开设15个综合病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28
最新评论